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3

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张振越

HigherVocat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TeachingReforminNewEra

张振越ZHANGZhen-yue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28)

(QinghaiCommunicationsTechnicalCollege,Xining810028,China)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根据学科本身的属性,从所任教专业入手,深入社会与企业调研,探讨多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把思政课内容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予以思政课教学方法定位,侧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素质和培育对社会秩序、人心秩序的认知理性,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仰。科学构建多学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机制。

Abstract:Teaching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oreticalcourseswillbebasedonthepropertiesofsubjectitself.Weshouldinvestigatethesocietyandenterprisesintermsoftheteachingprofession,exploretheteachingmethodsofthemultidisciplinaryknowledgetointerpretthetheorie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oreticalcourses,integratethecontent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oreticalcoursesandtheprofessionalknowledgetoestablishtheteachingmethod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oreticalcourses,orweshallcultivatethequalityofthevocationalskillsandthecognitiverationalityofsocialorderandtheorderofpeople'smindsandstrengthenthefaithofsocialistvaluetoestablishthemechanismsofteachingmethod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oreticalcoursesof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认知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chool;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urse;theory;cognize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3-0261-02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特征

1.1价值取向性

思政课的学科性质需思政课教师深入领悟,不能偏离方向,即以党的理论方针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仰,塑造“理论素养+实践技能+人文修养”的大学生,对其政治方向养成教育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着手,微观结合社会现实分析社会对技能学生的基本需求,宏观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实效感知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思政课的理论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思政课教学多从案例与实践着手把理论融合于教学实践中,有步骤、有层次地逐步讲解理论知识并适当深入解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其中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最具典型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定位

2.1职业道德内化,运用伦理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学科讲解

职业道德是指各行业的职员必须遵守、践行的职业心性养成。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心态、心性与社会道德要求出现不吻合的现象,所以从各学科视角解读思政课有助于深化职业道德的习惯养成。

2.1.1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群体认知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职业技能习惯体现着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思政课教师在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时有深刻同感,有的大学生自卑,认为学历、待遇不如其他高学历人才,有的则乐观向上,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所表现的学习、工作态度差别较大。思政课教师应多从企业实践角度对大学生整体认知有一个明晰的轮廓,在思政课教学中讲解伦理学的道德含义。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每个社会个体都要养成敏锐的哲学思维、政治、文化理念,在践行职业道德时把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国家、自然界相互融合,既有又未有精神“祛魅”(韦伯语)的境界,体现一种与宇宙合一的混合状态,体现形而上学的一种心理感知。

2.1.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可持续悖论发展

悖论发展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的思维习惯、理论知识与社会有一致又有矛盾的状态,思政课教师要从文化学视角解读文化区域性与本高职院校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和差距认同,在大学新生一年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弥补这一不足。大学提供的是专业平台,但专业成就的取得一定从基础做起,培养的是毅力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半径扩大,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即回顾以往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心得,对社会、自我的认知态度,使自我的情感理性与工具理性有机融合,体现“德行即知识”(苏格拉底语)的良好心性。

2.2思政课理论与专业课知识嫁接,运用相关的专业学科案例讲解

2.2.1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论融入专业知识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运用愈发被社会所认同,社会所需人才是文理复合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解理论中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统计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如在讲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采用我国汽车发展概况的案例和某一企业发展状况的案例讲解,从专业方面了解原理的运用,突出了理论运用效果。

2.2.2思政课教师运用专业实践案例教学

思政课教师固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关心时政,但要经常去社会调研,尤其是业余时间去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调研,带领几名学生了解该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如国有大型企业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企业职代会的作用等情况,让学生从现实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摆脱那种思政课的说教式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好认知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也能把自我置身于社会实践锻炼之中完善自我,也能对其民风、民俗情况有所了解,养成自我价值归属意识,有效消除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的单一面形象的不利影响,逐步完善自我价值目标定位。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机制完善

3.1学科整合,凸显思政课的思想教育性

思政课教学中虽然运用多学科知识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思政课学科的属性,需加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完善受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反对“自我坎陷之说”,“道德主体或良知之呈现诚然重要,然应定位在对科学知识发展的道德指导或价值规制”[1],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高职大学生,才能为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安定和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思政课最大功能性的教学效果。

3.1.1政治学、伦理学学科的思想教育完善

思政课的理论体现理论性、时政性、社会性、实用性等方面,因而在讲解该学科时需自觉加强具有理论素养的文化积淀,多钻研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适时、适地、适人地把思政课理论知识整合,体现思政课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即坚持国家的理论方针、宏观政策的宣传、贯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与现实有机结合,主要表现思政课教学与改革中思想内容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性分析社会团结在学生群体中所体现的宽泛性,能够以平常的心态认知社会,认知自然,认知自我。

3.1.2教育学、心理学的运用与渗透

现代化的大学生追求自我、张扬自我的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政课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发挥课堂效果极大值。马斯洛曲线显示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呈现金字塔形状,对应在高职生的实践技能与人文修养上需用“心”来正确交流、引导、分析所处的时空环境以起到减压阀的作用,既要科学认知所学专业的近期现状与长远发展又要自主消除自我内心的迷茫与对社会现象的困惑,促进师生“集体记忆知识”的科学效用。

3.2文化整合,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主导性

众所周知我国五千多年来的农业文明在社会转型中不断出现“阵痛”,现实事例生动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正确的、科学的,造就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我国的文化在与各种西方文化的对撞中整合到马克把它们思主义文化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宽容性和吸纳性,如实践唯物主义、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些年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客观分析西方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尊心和努力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的意志力。

3.3强化技能培训,凸显思政课的适用性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思政课教师除自学所任教专业文化知识之外,要敢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勇于参加技能实训,尤其是专业性不太强的都可协助专业实训教师或亲自带队进驻工厂参与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教学改革所需的实践资源,如编写教学优秀案例,重要一点是在实训中师生有效养成法律和道德素质,如《公司法》、《合同法》、《民法》等法律的实践运用内化于师生的内心之中,达到学生培养有目标、学生实训有成就的宗旨,但是对于企业文化的消解、总结和所任教专业的深入理解,需思政课教师任教时间相对固定化呈良性循环状态,即校企文化与科研实力研发达到极大值的“双赢”。

4总结

总之,思政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中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思政课学科内容的融合互补性,要体现出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时效性与区域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但是如何把思政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知识融会贯通,还是以后需要继续探索的教学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向飞.以创新精神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2).

[2]杨晓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1).

[3]渠敬东.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61.

[4]仉媛.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改革与开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