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荣(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湖北巴东444324)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程设计的一个突出地方,就是把五册必修课中每一册第一单元安排为活动课,面对这一全新的课型,如何上好这一类活动课,笔者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语文课应该以活动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正确处理活动与课文教学的关系,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地制宜创设活动情景,增进兴趣教学的力度,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思考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大多仍受制于高考指挥棒,功利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但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和曙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程设计的一个突出地方,就是把五册必修课中每一册第一单元安排为活动课,内容分别为“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这与传统的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靓点。
语文活动,通俗地说,就是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是“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小缩影,它强调学生自身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文素养,达到知识积累与思想情感锻炼的有机结合。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课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往的课程常规,给学生以很大的学习自主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读书成长和积极实践的求知欲望,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时代意义,同时也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教学渠道。
面对这一全新的课型,在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围绕如何上好这一类活动课,都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笔者也是最早接受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洗礼,并且经过一轮循环后,今年又回到高一这一新的起点,下面就近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1.以活动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更好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高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围绕这一目标,做了精心的构思,真正地实现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第一册“认识自我”单元活动课中,“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表达与交流”、“整理与评价”,四个环节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进行,学生通过欣赏漫画、品味歌词、阅读课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与同学、师长及他人的交流,反省自我、开放自我,提高认识水平,增进思维能力,最后到整理评价,写出书面文章,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合理正确的定性。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离不开与语文学习的联系,真正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成长的教学设想。
2.正确处理活动与课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活动课不等同于社会实践课,单纯靠搞几个活动,是不能全面落实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因此,每一册活动课单元内,都选编了三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供参考阅读。对此类参考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妥善构思精心组织。若将它们从活动中分离出来独立进行,或把参考阅读课文当作基本阅读课文来处理,都有失偏颇,突不出活动课的特色。教师要明确,活动课应以活动为中心,课文阅读为辅助的宗旨。
如“认识自我”单元活动课,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规划自我超越自我,可是高中生要全面深入准确地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更好地配合活动课的开展,单元编入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很重要》、《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等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可穿插在互动第一个基本环节“反省与阅读”这个层次中进行。本环节的活动,设计成三个课时。《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可在学生欣赏漫画《决心》,谈谈心得体会之后,进行比较阅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联系自我实际,加以反省剖析,开放自我,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意志力不足的体验,并让学生从文中得到启发:“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至于文中的个别词句、段落大意、写作借鉴等,可由学生在课余,根据不同实际,自行解决。要不,“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学效果将大为逊色。同样,《我很重要》一文,可在欣赏漫画《不合作》,分析其立意之后,加以参考阅读,通过阅读,开启思维,加深个性自我的认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可在播放歌曲《童年》,欣赏歌词,让学生谈谈童年的快乐和渴望成长的困惑之后,结合阅读,谈谈王海桐北大之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启发,并用简明的语言将自己这方面的体会写下来。
3.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培养探究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是对于传授式学习的革命。该教材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有模块的第一单元均按活动方式组织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全部单元还设置了“点击链接”,有的还有“活动指南”、“参考评价”、“探究提示”、“拓展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教学过程全程开放,内容覆盖人类生活许多方面,每个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选择是多角度的;师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活动还与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渗透、融合,实现了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是课文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由教师全权操纵,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这已受到普遍的质疑,高中学生,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已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有较强的自学实践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观念,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没有经历风雨,没有见过世面”,“不见园林,怎知春色几许?”比如,学生为上好“走近经济”活动课,调查收集市场经济信息,或单人或小组,走街串坊,那种探索的劲头,求真的欲望,着实令人赞赏。来到教室,教师话题一抛,学生何等活跃,他们有调查,有发言权,有话说,说得好,议论探讨,融会贯通。教师提纲挈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这跟以往学生只静静地当一只呆头鹅,确实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学生从对“钱”的了解,到调查思考如何“赚钱”、“花钱”,到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表现出极大学习积极性,合作——探讨——总结,共同享受成长的喜悦。
4.因地制宜创设活动情景,增进兴趣教学的力度。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上好活动课,因地制宜地创设活动情景也是一个关键,这样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现在,多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场景,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记得到汕头金中观摩一节“情感体验”活动课,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活动课提供一个较好的活动平台,课堂氛围很浓,学生配乐颂读一篇自写的情感散文,选唱一首令人动情的歌曲,表演一个亲情体验的小品,欣赏一些自制反映内宿生生活的录像等等。师生都非常投入,每一个参加者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好像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演绎“人间真情”。像这样的语文课,为全体学生,不管原有基础如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活动平台,让每一个学生扮演着力所能及的角色,展示各自风采,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达到了全体学习全面进步的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千方百计为学生着想,调动学习兴趣,有时课堂可设在绿荫下,有时室内课桌可摆设成圆形,有时学生可做老师……
5.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活动课除了落实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进步理想和创造机能的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在上“认识自我”活动课中,刚好高一新生入学不久,他们多因上不了重点高中而脸色有沉重若失之神色(笔者在一所普通高中任教),笔者让学生欣赏漫画《决心》,谈谈它的立意之后,借机抛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你知道你为什么今天只能坐在这儿而不是在重点学校吗?”学生有如吃了当头一棒,陷入沉思,“很大方面,是你意志力不足,以往学习不用功,没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缘故。”随之引入对《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的阅读指导,指出人生要取得成功,必须从今天开始,珍惜时光,胸怀大志,迎难而上。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如在“关注社会”的活动课中,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很多学生针对“民主与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关注社会现实;针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现象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水平,重建礼仪之邦的现代文明国家;针对中学心理问题,通过学习讨论,学生懂得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再如在“走近经济”的活动课中,针对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如乱买零食,浪费纸笔,讲究服饰等,教师在同学们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观念,收效甚大。
总之,语文活动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教学渠道,它给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才能的重要途径,我的尝试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实践,进一步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上好每一节活动课,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