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议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

赵祖慧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职教中心235100

摘要: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与交通,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交通也得到较快水平的发展。但随之交通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无疑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而就凸显了传统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数年已有研究者将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本文将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可燃冰等类别,分析其具体应用,望给予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汽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了技术创新。但也随着传统汽车数量的增加,以致于能源业出现危机,再结合不断排出的尾气影响人类生活环境这一情况,致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自身生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前景。21世纪和谐发展的前提在于环保和节能,当前世界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莫过于能源危机和汽车污染,汽车行业也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方面研究有了比以往更大的突破,对降低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汽车新型能源与节能技术存在意义

21世纪各个国家均达成共识,即目前急需解决因交通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只有通过能源转型才能解决。近年来,全球经济逐步提高,汽车保有量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是汽车增幅的主要国家。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会突破12亿。国际能源机构也明确指出,石油资源在未来会主要服务于汽车交通等方面,占据全球石油总消耗量的50~60%左右。国际石油价格也因汽车使用量的加大而升高,且会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趋势。与此同时也有相关专家预测在2020年后,常规石油供给和全球有关石油需求会出现大幅度净缺口,最重要的是交通能源消耗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污染源,由此看来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汽车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

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发展下的汽车类型,其驱动力主要来自车载电源,运用电机为驱动系统的车辆。该汽车类型结构相对合理简单,不会污染排气,其电动机发出的噪声和其他车辆相比也较小,对身体伤害也不会较大。纯电动汽车关键点在于具有新能源的电动汽车电池,如果想要进一步地发展电动汽车,就需要不断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技术。然而生产纯电动汽车需要达到高容量、高安全、低成本三个要求,致使纯电动汽车如果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可突破新技术能源难度。同样如果想在社会普及纯电动汽车就得依靠蓄电池,当前人们看好的蓄电池为钾聚合物、氢镍电池、钾离子电池等类型。除此之外纯电动汽车结构合理简单,不会涉及较多的部件,其维修和保养也更加简单。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即将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进行驱动的汽车。通常混合动力汽车上会装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源,除了传统的发动机外,常辅以蓄电池、燃料电池、内燃发电机等。按照不同的控制策略、布置方式也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根据不同混合度将混合动力系统分为轻混合动力系统、微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和中混合动力系统等。其次按照混合动力驱动联结方式可将混合动力系统,再次细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动力系统,目的均在于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3.氢动力汽车。所谓氢动力汽车即运用氢燃料电池作为汽车驱动力的新型能源汽车。此类汽车车体内运用性能良好的储气装置,在中空设计多层复合金属的过程中可以在保持氢气液体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氢气燃料作为汽车驱动力,这种方式不需要增加汽车生产成本,最重要不会扩大汽车机械内部体积和空间。如果这种技术能得到良好的实现,那么氢动力汽车排放的则是纯净水,所以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并且具有显著的排放无污染和资源储量丰富等优势。

4.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是新型能源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前汽车行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驱使下已成功制造出光电池。所谓光电池即半导体元件,可以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产生电动势,最终将太阳能直接转为电能。新型太阳能汽车就是借助光电池作为汽车运行的驱动力,这种汽车类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排放量,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大众生活质量。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和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太阳能汽车将会在21世纪成为我国重点推荐的环保车辆,并且它的发展也会逐渐走入正轨。

5.可燃冰。可燃冰也被称为天然气冰和固体瓦斯,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它在常温条件下可释放出天然气,其燃烧值远远高于石油和煤炭,因而将其看做可以替代石油和煤的新型能源。该能源在交通运输业中也得到较大的关注,但开发难度较大,如果其开发技术有所突破,该能源在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臧秀源浅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41-142。

[2]范志强杜闯董天宇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浅谈[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62-62。

[3]熊安胜基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6),26-27。

[4]汪亮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时代汽车,2016,26,(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