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2012-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赵玲李坚吴飞

赵玲李坚吴飞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辽宁沈阳11000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主要致病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2-2013年度抗菌药使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对同期延后三个月的细菌分离及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2012-2013年度抗菌药DDDs类别排名前三的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名称排名前三的为五水头孢唑林、氨曲南、罗红霉素。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占26.2%,革兰阴性菌占73.8%。大多数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的DDDs呈正相关。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有关,提示规范临床应用抗菌药可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用药频度耐药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77-03

滥用抗菌药在我国是普遍存在且非常严重的问题。监测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1.1药品资料提取我院药剂科2012-2013全年抗菌药物的消耗总量包括药品名称、规格、销售数量和金额等。

1.1.2菌株来源根据细菌耐药延后于抗菌药物应用的规则,提取本院微生物室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的病原菌株。

1.2方法

1.2.1抗菌药物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值(DDD)采用WHO推荐的和新编药物学(第17版)[1]推荐的剂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年消耗总量/相应的DDD,其值越大说明该药品使用频率越高,选择倾向性越强。

1.2.2细菌耐药情况采用MircroScanwalkAway96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资料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抗菌药物DDDs值与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

2结果

2.1各类抗菌药使用情况

2012-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消耗按类别排名销售金额前三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DDDs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见表1。按名称排名销售金额前三的氨曲南、头孢哌酮他巴唑坦、五水头孢唑林,DDDs排名前三的五水头孢唑林、氨曲南、罗红霉素,见表2。

表12012-2013年度我院抗菌药物消耗情况排名(按类别)

2.2主要致病菌细菌检出情况

2012-2013年中临床送检标本共分离主要致病菌16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占26.2%,革兰阴性菌(G-菌)占73.8%。按构成比排名前七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9.87%)、大肠埃希菌(20.7%)、鲍氏不动杆菌(16.2%)、铜绿假单胞菌(12.4%)、表皮葡萄球菌(5.9%)、金葡萄球菌(5.7%)、阴沟肠杆菌(4.2%)。

2.3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DDDs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均接近或超过30%,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和5.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与DDDs呈显著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75%,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9.9%和55.8%,与DDDs的相关性不显著(r=0.39,p>0.05)见表3。表4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DDDs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3、0.68,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为p<0.05。

表3.2012-2013年G-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

r0.680.73

p0.040.03

3讨论

3.1抗菌药使用分析

表1显示,2012-2013年度我院头孢类的消费总金额和DDDs值均列各类抗菌药的首位。表2中DDDs排名前五的非限制性用药占3种,限制用药2种,DDDs排名前三的五水头孢唑林和氨曲南、罗红霉素,非限制级用药头孢一代和大环内酯类分列第一和第三。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抗感染阶梯用药的结构有所变化,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用药凸显优势;临床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不再是以往首选价格昂贵的广谱抗菌药,而是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更倾向于针对性强、低级别的非限制用药。

3.2细菌耐药分析

2012-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仍然以G-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多。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菌是人类呼吸道及肠道的常居菌,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个部位感染,其耐药性日趋严重且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2]。表3显示,该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为临床机会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近年来耐药情况日趋严重,本结果显示对喹诺酮类、头孢类的耐药率均>60%,与CHINET监测网2011年数据相近[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与夏军[4]的报道数据一致。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30%,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接近或超过50%,与王华等[5]的数据相一致,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1.3%;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30%,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50%。

近年来临床各种标本中G+菌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6]不断增加,表4中我院G+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略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发现该菌可以形成生物膜黏附在皮肤或粘膜造成慢性感染,增强抵抗药物的能力,而且随着抗菌药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呈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7],因此应重视该类细菌的趋势变化。

3.3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

细菌耐药性对抗菌药产生耐药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抗菌药的过度使用[8],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10]。结果显示,四种主要G一菌中除外铜绿假单胞菌(r=0.39,p>0.15),其他三种G一菌的耐药率均呈现出与DDDs正相关的趋势,这与钟皎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两种主要G+菌也与DDDs呈现出显著相关的趋势,进一步说明我院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与抗菌药的使用量增加有关。因此监测其细菌耐药趋势以及关注抗菌药的使用量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2012-2013年度DDDs排名前五的抗菌药物,临床常见分离菌对其耐药率均偏高,耐药率低的抗菌药大多为特殊使用、选择较少的品种。DDDs排名第四的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50%,均高于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12]。因其可诱导细菌主动外排增加和外膜渗透性降低,对其他抗菌药产生交叉耐药,广泛应用会导致耐药性迅速增长与传播[6],卫生部在2009年38号文件中要求严格控制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因此需加强我院喹诺酮类药品的临床管理,减少该类药品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我院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与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见,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相应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暂停或干预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适时调整抗菌药品种结构,科学有计划的进行分批替换使用,缓解抗菌药物选择的压力,对于有效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105.

[2]邱星安.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7(7):236-238.

[3]胡付品,朱德妹,汪复.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321-329.

[4]夏军.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3,16(12):18888-1892.

[5]王华,周鹏.2012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率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6):974-978

[6]吴琳,穆利萍,卢健.2009-2011年我院抗菌药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J].中国药师.2013,16(1):125-127

[7]邵亚娟,乔惠平,吴玉莲.医院感染常见细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2):153-156

[8]沈波,许琴芬,荣菊芬,等.2007-2009年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78-380

[9]陈华栋,张尚鹏,徐呈娥,艿.细阑附药性发展与抗菌药物使用的愤效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538-1540

[10]黄有平.:和,拔晓明.金汝色葡萄球菌环丙沙星耐药性发展尥势的logisiir模咽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1):540-542,548

[11]钟皎,严子禾,赵文艳.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2):160-163

[12]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nair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