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研究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研究及预防对策

杨玉霞

(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复杂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社会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进一步净化社会的整体环境。本文针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对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研究;预防对策;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学校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交友环境因素和自身心理成熟度有关,具有暴力性、低龄性、团伙性等等特征。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治对策。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刑法上的“未成年人”与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导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结合我国《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经年满十四周岁而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刑法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1]

在刑法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有相同的内涵,两者主要是年龄限制上的差别。以年龄来划分我国的未成年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十四周岁以下,无论触犯什么刑事法律,不承担刑事责任,其违法犯罪行为只采取刑罚手段之外的其他方式代替;二类是十四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这个年龄阶段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只有在故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所列举的八项罪名时,才会受刑事处罚;三类是十六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未成年已经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其无论触犯何种罪名,均会受到刑事处罚,但仍然会从轻或减轻。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征

1.低龄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比重逐年增加,受网络发展的影响,网络上不良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导致现在的未成年比过去更为早熟,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而思想又不够成熟,自控力较差,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思想教育,很容易误入歧途。

2.暴力性。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情绪一般不够稳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另外受到网络、电视媒体、游戏等不良影响后,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未成年们为了达到目的,手段残忍而不计后果,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

3.侵财性。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要是为了贪财,面对社会上种种诱惑,而各种诱惑又需要金钱来获取,因此动了贪念,导致违法犯罪。侵占他人财产以和同伙享乐挥霍。

4.团体性。未成年人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迷茫、空虚和自卑等,对社会的认识还不足够,另外体魄较弱,为了寻求“保护”和“义气”,往往集合成小团体,拉帮结派,凭借人数多互相壮胆,实施犯罪。[2]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

(一)未成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其性质及恶性程度也不断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是许多国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字指出,在1984年到1993年的时间里,未成年人犯罪上升了68%。20世纪90年代,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根据公安部门统计,1986到1995年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刑事作案人员有1000万多人,而其中未成年人占了12%。而到了2005年,公安机关抓获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占到刑事作案人员的13.6%。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普遍的社会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恶性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表现为小偷小摸、流氓滋扰、打架斗殴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动机表现出单一性和偶发性。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向抢、奸、杀方面发展的迹象日趋突出,杀人放火、抢劫投毒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种类日益多样化,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罪名来看,仅仅十年就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了例如盗窃等的传统型犯罪外,一些新类型案件,如吸毒贩毒、涉枪和拐卖人口等犯罪日益增多[3]。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暴力型犯罪和财产型犯罪突出

未成年人对外界的诱惑的抵制较低,对欲望难以控制,为了得到想要的,就会不择手段的去获取,而现在许多东西都是需要金钱来购买的,所以导致许多未成年人通过违法手段去获取别人的钱财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心理成熟度较低,情绪管理较差,自控力较差,由于中国封建道德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享乐主义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好逸恶劳、追求享乐、寻求刺激,由于受到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力极差,一旦自己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因而实施违法犯罪的可能性比成年人要大[4]。

(二)家庭因素

对未成年人来说,相比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特殊。若家庭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就可能使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进而增加其犯罪倾向。家庭教育的错误表现为:溺爱、缺乏道德教育、缺少情感交流、忽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不完善、父母不良行为言语等。

(三)学校因素

当前大多数中学小学的办学指导思想都倾向智育教育,而对学生实行区别对待,忽视了他们的道德培养,缺少法制观念的教育,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心理素质教育不高。农村学校的课余生活单调、陈旧和缺乏生机也是造成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这一阶段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果仅仅只给予他们智力体育教育,那么他们以后再社会上也无法健康生活。

(四)社会因素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不够成熟,对环境往往是被动接受状态,社会消极因素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的影响,诱发其犯罪。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传播的更快更广,未成年人容易接收到不良消息,产生不良行为。不少未成年犯所犯案件都有对媒体报道或小说、电影中所涉及犯罪情节的模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导致了社会流动性加大,许多人走出家乡而奔赴各地,但现有管理模式给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应该进行综合治理,要减少现有犯罪现象,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一)加强道德心理教育

要加强提高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要优化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学校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输入。学校要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正能量,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另外,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校还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为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竞赛,使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按照一种方法来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治理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

(四)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子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源头。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睦,尽量不要把夫妻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不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避免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平时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花在孩子上。若发现孩子不良言行,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教育[5]。

(五)完善我国现有法律制度

未成年人的犯罪和成人犯罪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深入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内涵。由于现有的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能完全体现公平正义,未成年人的权利也因此受到侵犯,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对现有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在完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矫治制度方面,应进一步制订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未成年人立法。

五、总结

国家的未来是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也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已经成了社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更加科学地运用法律武器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我们要科学界定其刑事责任,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处罚,要从教育角度出发,减少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扼杀犯罪的根源,使我国社会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国胜,赵炜.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与预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何宗义,戴元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J].公安研究,2004(9).

[3]张桂荣,宋立卿.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矫治制度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1-8.

[4]田宗友.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41.

[5]游劝荣,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若干问题研究[J].福建法学,2006(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