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百玲
作为一个新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目前的教育改革充满热情,但在最初的教学工作中因缺乏一些冷静和理智的思考,不知道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行“动态式分组”教学已有三年有余,其间我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现在梳理一番,权做教学中途的加油站吧!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中曾经走入的误区与改善方法总结一下:
1误区:对动态分组缺乏全面的认识,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不到位
开始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该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感到很有困难的问题。觉得别人的课堂上有了动态分组,自己如果没有实施动态分组教学就会显得落后。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了解甚微。使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合作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要么一哄而起,要么争论不休……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
2改进措施:小组合作学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去组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
2.1课前老师认真准备,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②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③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④思想品德课的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2.2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2.2.1应用“木桶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就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小组的团队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小组的成功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形成荣辱与共之感,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有意识强化小组群体的表现,弱化个体效应,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将小组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紧密相连,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位学生切实体会到“小组成功,我就快乐”,“小组失败,我就惋惜”。这样就会形成好生主动帮差生,差生积极寻求帮助的学习局面,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2.2应用“鲶鱼效应”,创设竞争情境,培养竞争意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利用中学生这种心理,开展班内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作为组内一员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作为学生个体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要关心本组同学的学习,组内互帮互助、密切配合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将一些激励性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蕴含在课堂提问之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每个小组在竞争中展示,不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就会让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积极主动的合作。增加合作的生机与活力。要保证学生积极地、持久地参与竞争活动还需有适当的鼓励与赞赏。
2.3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教师奖励,是指当学生做对时,教师给予必要的肯定,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一位学生答对了一道题时,如果老师及时表扬和奖励,这位学生的认知思想和行为得到了肯定,他就会更加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学习,因为当他受到尊重和赞扬后会产生一种自尊和快乐的体验。在动态分组教学的小组竞赛抢答时,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一策略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小组的同学(后进生)加以鼓励,努力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去激励他们的成功感。人在本性上最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当他需要得以满足时,他就会趋向自我实现的充分发展个性。
2.4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次互动教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让一个班级的学生达到同一个目标是有困难的,例如,思想品复习课《让爱驻我家》,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记住的题目有:①为什么说家是温馨的港湾?②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③怎样孝敬父母?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⑤怎样与父母沟通等五个知识点,如果让程度好的学生记并学以致用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让“学困生”记住都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程度好的学生全部记住之后再做一些拓展练习,让“学困生”只记本课的重点知识就可以了,这样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激发潜能,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通过分层次教学,也曾取得过一定的成效,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八年级9班的学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基本上都是个位数,实行分层次教学后,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个人的潜力逐渐被开发了出来,最后我给他定目标基本上和好学生一样,他都能很好很快的完成甚至超过“学优生”。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提高到43分(满分50)。另外,教师评价时有适当的鼓励与赞赏,能让“学困生”,体验到我为我组做贡献的喜悦。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