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诗香(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121-02
B超导向下经皮肺组织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的开展,为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了安全,简单的病理诊断方法,为临床选择手术及放疗或化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我院自1987年至1995年对31例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7.9岁;肿块最大7.0×11.0cm,最小2.3×3.2cm;右上肺11例,右下肺4例;左上肺11例,左下肺5例。合并胸水者3例。
1.2仪器和方法B超仪为日本产Aloka-256型超声仪,穿刺探头为侧进型线阵扫描探头,频率:3.5MHz,穿刺针为22G带针蕊细胞。普通探头确定穿刺部位,选择适宜体位,在无菌操作下,将穿刺探头针槽对准病灶。避开大血管及其他脏器,并以离体表位置最近为宜,在局麻下顺针槽刺入细针,同时在荧光屏上监视穿刺方向。直至进入病灶预定目标,拔出针蕊接上20ml注射器,在保持负压状态下,针尖在病变内小幅度上下提插0~4次后,带负压,迅速拔针,将抽吸物推置玻片上固定染色,送检。
2结果
31例患者中检出:鳞状上皮癌6例,腺癌4例,恶性肉瘤3例;细胞未分化癌4例;转移性癌3例,炎性假瘤3例;肺结核2例。肺脓疡2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另有3例因组织过碎不能做出病理学诊断。
3体会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不仅准确的提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更能准确的提示穿刺部位及其最佳途径,在荧光屏的监视下能连续显示穿刺针的途径和针尖到达的位置。具有与手术相同的直观感。能严格的控制穿刺针的深度及角度,使针尖始终在肺部肿块内,避开了周围脏器和大血管,从而避免了因穿刺时误伤肺和其他脏器的盲目性。31例患者中,经穿刺后病理学诊断恶性肿瘤占69%。穿刺活检能快速做出确切的病理学诊断,缩短了病人的诊断时间,同时为能手术的患者赢得了时间。对于无法手术或晚期肿瘤及肺部转移癌的患者免受开刀之苦。2例肺结核,3例炎性肿块的患者经临床抗痨,抗炎治疗症状明显减轻,肿块较前吸收好转。2例肺脓疡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冲洗、注入药物。脓疡得到了及时治疗。在穿刺中我们体会到:术前超声定位及选择适宜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进针时要患者平静呼吸,操作者动作要快、轻、准。取样在肿瘤实质内,避开坏死、液化组织。穿刺途径中避开含气的肺组织,以防止发生气胸。尽量减少穿刺的次数,最好一次即能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Leyden在1883年成功地进行第1例局灶性肺部疾病的经皮肺针吸活检,证实了l例肺炎病人的诊断。3年后Menetier第1次诊断了肺癌。在20世纪的上半叶曾做了不少针吸活检,但由于要确定组织学的诊断而必须用大针,而大针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并普遍担心它会造成局灶性肿瘤的播散,因而使用者逐渐减少。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项技术由于X线机的改进、壁薄而细的穿刺针的研制成功,尤其是近年来脱落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经皮肺细针穿刺因其创伤小而安全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经皮肺穿刺针有抽吸细针和切割针两大类,前者是用负压吸出物作细胞学检查,后者则是切取小段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皮肺穿刺活检常用的病灶引导措施有X线透视、CT和B超。X线引导简便经济,可实时引导穿刺,但定位不够精确,也不清楚地显示病灶周围血管及器官的情况,目前逐渐被CT引导所取代。但对于靠近胸壁的较大病灶或无CT的基层医院,X线透视引导仍不失其应用价值。B超引导也可实时监测,操作时短,但它显示的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常没有CT那么直观清晰,且只能显示贴近胸壁的病灶。CT引导应用范围最广,它定位精确,对位置较深的小病灶或纵隔肿块也能引导,但其设备要求高、费用高、费时,不能实时监测穿刺的全过程。新近虽然CT透视机可解决实时监测问题,但短时间内不可能普及应用。
在此主要介绍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患者取仰卧、俯卧或是侧卧位,对病灶部位进行薄层扫描,选择穿刺的最佳层面和皮肤穿刺点,置一金属标志于拟穿刺点,重复扫描核实无误后在皮肤上作一记号,用光标分别测出皮肤进针点、允许进针的最大深度和进针角度。如应用Pinpoint系统作CT引导穿刺活检定点定位更精确。常规皮肤消毒,用2%利多卡因3~5mL逐层局麻,至胸膜时要病人暂停呼吸,在屏住呼吸情况下,用穿刺针进入至接近病灶部位时,再作扫描核实,方向正确后再将穿刺针尖插入病灶内。以常用的抽吸法为例,具体方法是:针尖到达部位后,取出针芯,连接50mL注射器,在换掉针芯连接注射器时,要用拇指堵住穿刺针顶部,以减少空气栓塞的可能。抽吸注射器呈负压状态,作数次快速上下穿刺,针尖移动范围0.5~1.0cm,针尖可作扇形移动,达到多点穿刺和吸取足量标本的目的,针头如见少量的血液,即可将针在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的状态下快速拔出(此在理论上可减少肿瘤扩散的机会)。皮肤消毒固定,同时将抽吸物作涂片,用95%乙醇固定,送病理科。切割法是穿刺针进入靶区后,将针芯向前推进0.5~1.0cm回拉,并旋转针头,切割部分病变组织后拔针。
总而言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局限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灵活地选择穿刺活检位置,熟练的操作技术,细胞病理学医师的密切配合,能最大地获得诊断效果和减少并发症。超声引导下肺组织活检,操作简单,安全准确,经济方便,为肺部良、恶性肿瘤及炎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组31例患者无一例气胸及其他并发症。故认为本方法安全、可靠、诊断的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哲;全面开展介入性放射技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年05期.
[2]魏书庆,梁峰,郭存英;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42例报告[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年06期.
[3]包芙蓉;整体护理中内科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质量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