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绿霞(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311300)
【中图分类号】R6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52-01
【摘要】为促进腹部手术病人排气功能的尽早恢复,鼓励、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并对不同活动时间的排气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后24h以内活动的病人排气时间较24h以后开始活动病人的排气时间早,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肛门排气。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肛门排气
腹部手术病人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加之腹腔开放、热量的散发,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消失,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缩短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尽早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是病人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在为腹部手术病人康复指导的过程中,向病人宣教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0年9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病人293例,其中肝及胆道手术238例,胃、肠、手术33例,肾、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手术14例,子宫、卵巢手术8例。根据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将其分为3组:术后24h以内活动组(A组);术后24h~48h活动组(B组);术后48h以上活动组(C组)。3组病人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术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宣教,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活动方式、时间进行重点讲解,缓解病人术后因种种原因惧怕活动的紧张心理和病人因认知缺乏而不敢活动的消极心理。术后第2日再次对病人进行宣教,强调术后注意事项。对未活动的病人除有禁忌证者外,均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必要时亲自指导和协助病人活动。术后活动的方式及时间:以下床解小便、坐床沿、绕床活动等方式为主,活动时间选择在每日输液前后进行,每次10min~15min,每日2次~3次,让病人了解排气的概念,并记录最早排气时间。
3结果
A组病人最早排气时间为术后14h,最晚90h。B组最早排气时间为术后32h,最晚96h。C组最早排气时间为术后37h,最晚138h。详见表1。
表13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排气时间(h)
A组14854.59±15.34
B组11262.05±10.40
C组3370.06±19.76
注:A组与B组相比,t=4.28,P<0.001。
A组与C组相比,t=5.27,P<0.001。
B组与C组相比,t=3.78,P<0.001。
4讨论
据有关资料报道: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通常需要3d左右的时间(约72h)[1]。在此期间,可由于肠管不规则蠕动或肛门尚未排气、腹胀而引起腹部窜痛或胀痛,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还可加重切口疼痛和诱发切口裂开,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故早期促进病人肛门排气是腹部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因体位的变化可引起肠道反射而促进肠集团式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排出[2]。术后尽早活动还可加速周身的血液循环,同样胃肠的血运也加快,这对胃肠机能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本组293例腹部手术病人,其中24h内下床活动者148例,平均排气时间为54.59h,较上述资料所述的通气时间缩短近20h,故降低了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的早日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组结果提示: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而在临床观察中:有相当部分病人因种种原因不敢或不愿意尽早下床活动,严重地影响到病人的早期康复。从293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活动的情况看:只有148例24h以内下床活动,占50.5%。而一半的病人均在24h以后下床活动,个别病人甚至在手术后5d(136h)才下床活动。提示:要加大对腹部手术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宣教力度,将病人的行为改变作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从而使宣教的目的、病人的行为和实际的效果能够完美、有机地得以结合。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52.
[2]仲月霞,刘喜文,宋德根,等.急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