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马梅香郭纪红赵玉花

马梅香郭纪红赵玉花(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集团总医院骨二科0562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255-02

【摘要】目的分析截肢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40例,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行为,出院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事实,并配合治疗与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的自信心,对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截肢心理分析护理

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截肢给病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打击,让病人十分痛苦,难以接受。截肢病人预后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从精神、生理及体能上如何进行护理。[1]因此对截肢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笔者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0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5月笔者科室40例截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其中少年4例,青壮年30例,老年6例。致病原因:糖尿病所致肢体坏死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肢体坏死1例、肿瘤6例,突发性事件28例。其中下肢截肢30例、上肢截肢10例;一例合并尿道、直肠开放性损伤,在截肢后2月尚留院继续治疗,其余39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治疗、精心的护理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痊愈出院。

1.2方法

笔者通过采取面对面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言语表达,情绪变化,对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

1.3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者对治疗能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乐观的对待自己的病情;(2)有效,患者能过配合治疗和护理,情绪稳定,但有一定生活顾虑;(3)无效,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待自身病情缺乏信心,烦躁焦虑。

1.4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者16例,有效者24例,无效者0例。

2心理分析

2.1焦虑、恐惧的心理

截肢患者经历了痛苦的病程,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担心病情发展,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担心失去肢体对今后生活影响。患者伤后与其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所引起分离性焦虑。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病情的认识产生焦虑、失眠甚至恐惧。

2.2悲观、绝望的心理

病人因截肢术后感到自己前途渺茫,出现就沮丧和悲观失望的心理。大多数截肢病人初期都对突如其来的残疾事实无法接受,心灰意冷,怨恨生活的不公平,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被绝望、悲观的感情所包围,甚至厌世轻生。

2.3依赖、无助的心理

患者多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遇事故,瞬间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导致躯体移动障碍,使其活动和生活处理能力大为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亲人的关怀、护理人员的照料,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了依赖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感到无助。

2.4患肢觉和患肢痛

绝大多数截肢截肢患者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的部分的肢体依然存在的一种虚幻的感觉,尤其是术前曾有长期疼痛的患者更易发生。患肢痛多为持续疼痛,且以夜间为甚,其特点和程度不一,剧烈疼痛者少。[2]根据报道截肢术后90%-95%的并人出现这种症状。[3]

3护理对策

3.1对待焦虑、恐惧患者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恐惧产生的因素,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引导病人正视伤残现实使其身残志坚,争取病人家属、朋友、及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与协助共同缓解病人的病态心理。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恐惧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为病人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帮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松弛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医护者以娴熟的抢救技术和恰当的心理支持,给病人治疗信心与安全感。[4]

3.2对待悲观、绝望患者

要对此类患者给予同情和理解从各方面关心和体谅他们并给予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地位、社会关系采取,采取相应得疏导。[5]青壮年男性患者,尤其作为家中经济支柱者,截肢后家庭经济来源的不到保障,患者精神崩溃,对待此类患者应加强心理沟通,协助其树立力所能及的就业观点,告知安装假肢后某些程度上依然能承担起家庭重任等方面的信息。老年患者一般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承担者,生活能自理即可,选择性的运用暗示、诱导、转移、解脱等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悲观的情绪转为正常的情绪。

3.3对待有依赖心理、无助患者

护士除提供医疗帮助支持,情绪支持外,增强患者准确评估自身提高社会适应能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会和无助、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心理上的积极疏导,使患者有效的去适应,恢复自信心,在思想上由消极变为积极,在行动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护理人员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残疾人事例及有关的康复知识,是患者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自己的病情,树立利索能及的生活目标,重拾回归社会的勇气。

3.4对待有患肢痛的患者

术前做好宣传解释,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术后引导患者注重残端,以加强其对肢体截除事实的的接受。给予心理护理是预防患肢痛的有效方法,对疼痛史较长的患者可轻轻叩击其神经残端,也可采用多种理疗方法,如热敷、蜡疗。因其多为精神因素引起故不主张应用镇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有止痛和暗示的作用,但并没解决根本问题,且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此外鼓励患者早期装配正规假肢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对患肢痛也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适当的暗示性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暗示性的语言,对疼痛部位进行擦拭等。

4体会

截肢患者术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士作为与其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还应该针对截肢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分析、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心理不适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重新燃起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从困境中走出,以更加健康的姿态重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156.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8.

[3]黄飞燕,陈希妹,等.截肢患者患肢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174-175.

[4]刘联群.骨伤科专科护理路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43.

[5]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