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73-02
【摘要】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过多堆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质量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的肝细胞脂变时则称为脂肪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既往认为脂肪肝仅为良性病变,但近年发现20%的隐源性肝硬化可能为脂肪性肝炎发展而来。为了明确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笔者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健脾疏肝脂肪肝大柴胡汤
脂肪肝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逐渐趋向年轻化,多见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属中医胁痛、积聚范畴。近年来,笔者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本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5-45岁34例,46-55岁16例,55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46岁;病程1-3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高脂血症,有糖尿病病史的12例,高血压15例,肥胖18例,无症状者11例。重度脂肪肝14例,中度脂肪肝29例,轻度脂肪肝13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及血脂分析检查确诊。轻度脂肪肝者多无临床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肝区胀痛不适,严重者可见黄疸等。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内服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柴胡、生姜各15克,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10克,大黄10克。加减:脾胃虚寒者去大黄加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20克;肝区胀痛者加王不留行30克,郁金15克;恶心、发黄者加栀子15克,茵陈、五味子各20克;肝脾肿大者加牡蛎30克;高血压者加石决明60克,草决明30克;伴有头晕、腰膝酸软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生地各30克。每天一剂,水煎3服,3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脏B超复查脂肪样状基本消失,血脂检查正常值)29例,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脏B超复查脂肪样变性明显改善,血脂检查接近正常值)22例,无效(自觉症状存在,肝脏B超及血脂检查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91.07%。服药最多者90剂,最少者30剂。
4、病案举例
褚某,男,42岁,2010年8月12日初诊。自诉近年来常感头晕、乏力、纳差、腹胀,大便每天1~2次、溏而不爽,肝区闷痛不适。视其形体较胖,面白少华,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血压21.3/13KPa,胆固醇7.4mmol/甘油三脂2.6mmol/L。肝脏B超显示:肝脏均匀性增大,肝脏切面前半部回声明显增粗、增强,后半部回声消失。超声诊断:中度脂肪肝。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湿痰阻络。治宜健脾疏肝,化湿祛痰通络。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生姜、郁金各15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10g,王不留行、牡蛎、党参、草决明各30g,白术20g。服药5剂后,自觉症状减轻。效不更方,守方连服3个月,自觉症状消失,面色红润,血脂复查正常,肝脏B超复查提示:脂肪样变性消失。
5、讨论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配合黄芩和能清热,可清少阳郁热,大黄通腑泄热、枳壳、郁金、乌梅。厚朴疏肝利胆行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去湿利胆之功效。临体上凡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中痞硬、心下满痛等属气机不利,气血凝聚不通者,可使用大柴胡汤治疗。
脂肪肝系中性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能引起肝细胞损害和纤维化。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长期过多饮酒或过食肥甘厚味,或因肝炎病后调摄失当,使脾胃运化失司,肝气失调,血行失运,导致各种代谢紊乱,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留滞在肝而形成本病,故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其重要治则。大柴胡汤方即据此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柴胡汤能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性,既可疏通微循环以利免疫复合物的消除,又可降低肝内甘油三脂和胶蛋白含量,以阻止脂肪积蓄和纤维化改变。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可用作于脂肪代谢的不同环节;白芍养血柔肝,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半夏燥湿化痰;大黄、枳实、黄芩通腑攻下,活血化痰,消积导滯。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脾能健运,肝得条达,湿痰无滋生之源,肝络无瘀阻之患,脂肪无蓄积之实,故获良效。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P129.182.
[2]大柴胡汤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胆书炎35例.中医杂志201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