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李珍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李珍莲

李珍莲周妮佳

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432900

【摘要】目的: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这段期间内,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重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10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流程实施抢救。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护理风险,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

急诊重症患者具有情况紧急、危险、严重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对急诊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措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急诊重症患者不仅限于一种疾病,疾病种类较多样、情况危险、复杂多变,并且在工作中有较差的预见性,稍有差池极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造成医疗纠纷。老一套的急救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必须建立新的急救护理模式,为当今人们所推崇的是人性化的急救护理模式,也对其展开了积极地探索。为此,我院研究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段期间内,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200例,研究对象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100例。观察组中,女性56例,男性44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4.6岁。患有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部创伤及其它疾病类型。在对照组中,女性49例,男性5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4.2岁。患者疾病类型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部创伤及其它疾病类型。两组在数据比较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在病患急诊过后,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进行急救和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全程护理对患者进行急救。详细来说,全程护理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急救模式。120电话信息通知、护士主动接诊、有为急重症患者专门设置的绿色通道进抢救室、在急诊室对患者实施抢救、看护等一系列整体的全程护理过程。这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120电话加强声讯联系

120接到患者急救消息后,要紧急前往,并加强120急救现场与医院的联系。120只会系统对现场的动态及患者的有关信息传递到医院,使医院能够提前知道患者的大概情况,并做好相关准备措施,以便能够及时地拯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1.2.2快速准确分诊

急救分诊工作一般由经验较丰富的护理时来担任,至少5年以上经历。分诊护士在接到消息后,要积极地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抢救床如何安排,转运滑板、氧气输送装置准备到位以及安排专职护工迅速出迎推车等。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到不同的抢救室。

1.2.3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

护士在主治医师旁,积极地辅助医师的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保证紧急情况来临,能够做到迅速、准确的处理。急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实施,它对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重大作用。具体措施有: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顺畅、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让专业人员进行药物的配置,严格谨慎供给,并负责人地对相关抢救情况做好记录。

1.2.4按特级护理标准进行日常护理

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提高急诊重病患者的急诊成功率。在日常护理中,严格要求,尽量做到特级护理的护理标准,在抢救室内应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例如各急诊患者经常使用的管道,要加强日常检查,检测各管道是否保持畅通,并进行妥善管理。在对这些进行检查前,护士都得洗手,防止感染。

1.2.5全程陪同做好交接工作

全程护理强调全程性,患者病情一发生变化,护士一经发现就能迅速解决,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要转移时,告知要转移区并做好相应准备,然后护士陪同患者转运。当急诊重症患者转往病区后,要与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病情和抢救药品等相关工作的交接,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评价指标有两个方面:抢救成功率和病患满意度。患者成功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表现为脱险成功。用视觉VAS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2.

结论

急诊重症患者具有情况紧急、危险、严重的特点,稍有延误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急诊重症患者不仅限于一种疾病,疾病种类较多样、情况危险、复杂多变,并且在工作中有较差的预见性,稍有差池极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造成医疗纠纷。而全程护理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要求护士熟练护理操作技术,对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并对各种急救技术掌握熟练,在突发危机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1]。全程护理有有利于为急症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因此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使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29(12):12—17

[2]王丽云.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3(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