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卫
杭州城建施工图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好,国家对学生的重视更是关注,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以及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在城市中心、城市郊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建设。本文结合经验对当今的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整体设计的理念,阐释了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在校园建筑空间构成中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构筑空间设计的具体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陶冶情操、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整体设计;空间设计;策略;探究
一、校园的整体设计
对于小学、中学的校园来说,用地是比较紧张的,远远比不上大学用地面积,但本质上的建设是一样的,它是要展示一个良好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场所,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整体设计是中小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分析基地,教学理念,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找出设计的切入点;可能是功能分区模式,可能是外部空间结构,也可能是建筑物的群体联结方式。但这个切入点的中心应该是校园的空间构成,主要就是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的组合及变化。根据学校的规模,将普通教室分为若干个组,每组之间由公共空间-连廊相联系,组成一个普通教学区域,与专业教室区域结合,形成主要教学区;再将教师办公室组合进教学区,使教与学形成一体。教学区的这种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是现行中小学教育中高效合理的一个模式。
行政办公区和辅助教学区可合并为一个模块,该地区内有图书大楼,演讲厅,多功能教室等,与师生均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介于教学区与行政办公区之间,便于师生使用。各功能区构筑出校园整体空间,体现出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功能区块的外部空间应强调人性化的空间;广场布置结合散点绿化与小品,既有轴线理性,又融入自然景观元素,提供一个可以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空间。
二、校园的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是指空间的限定及围合的形式,包涵了构造措施及材料应用。校园的空间可简单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必须宜人化、功能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建筑师应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人为地划出一些室外功能空间,提高生活氛围,使内外空间相结合,共同贡献于整体环境。
内部空间分为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为师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正如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筑的组合元素是实体、空间、界面的观念。空间源于实体,是建筑创作的目的;实体是创造空间的手段;界面则是围合空间的要素。在中小学建筑创作中,实体内的围合空间与实体外的开放空间,是建筑空间构成的关键要素。围合空间是教室等相对固定的,由墙体、玻璃窗围合而成的封闭空间,它的长、宽、高都有规定的要求,是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平面及空间尺寸为标准。开放空间是公共空间,是连接围合空间的敞开式空间;以满足学生的课间生活为标准。课间生活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学生与环境的一种交流;以体现在心理感受方面为主,是对所处空间的一种感受。不同的空间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对学生的学习情趣至关重要。所以,开放空间应该是连系围合空间的纽带,是学校建筑空间的精神所在。
学校建筑的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的相互交织变幻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是学校建筑最动人的亮点。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主要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度过,这两种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本质)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围合空间是一种紧张空间,开放空间是一种放松空间,人在这两种空间里有紧张与放松的不同生理表现。由围合空间到开放空间,再到围合空间的学习生活过程,亦是学生由紧张到放松再到紧张的学习过程,最终因放学而放松。这样的空间构成完全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是围合空间的代表;一种好的平面组织方法是将它们紧密相邻,形成一个以主课为中心的教学空间区域,这是学生们使用最多的空间。因此,在这个区域中应由开放空间串连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趣味的空间系统。这个开放空间其实就是扩大的走道与空间节点。这个空间应该富有变化,是学生们课间休息、交流的理想场所之一。
主要教学区之外的辅助教学区,包括了图书楼、多功能教室、报告厅等公共区教学空间。这些空间本身就是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相互有机结合的趣味所在。这一区域以图书楼为空间组织中心,将这一类功能空间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体。在综合体内部,可以利用图书楼的门厅、内庭等开放空间,将各个阅览室、报告厅、多功能厅串结起来,成为学生又一个学习、交流的理想场所。这正是现代建筑所表现出的,内外交融,与自然融为整体的空间,它与古代的神庙和教堂等的封闭与幽暗的空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三、空间构成的具体应用
3.1围合空间应用
围合空间须满足平面和空间的基本要求,处理好长、宽、高的比例关系,而且应更多地考虑空间感受,让人有一种身处其中且心情愉快的感觉。围合空间要做到围而不死,围而不实,应当有自由呼吸的/窗口。比如说,学生自行车库可置于教学楼的地下室,便于学生使用;教师汽车库可置于办公、图书楼的地下室;这些地下室可以通过采光井的设置,让自然光从室外照射进来,豁然而来的阳光让地下室充满生气。
阅览室内部空间借鉴园林融入建筑的手法,透过玻璃的内庭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随时可享受绿化生态环境。食堂餐厅空间可以上下连通、内外交融,风雨操场的室内空间以宜人的尺度为设计出发点,与周边空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视觉及空间感受中心。
3.2开放空间应用
开放空间是学校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开放空间是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关键。灰空间的应用是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手段,它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是介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设计中,通过灰空间对建筑物进行虚化处理,让空间联结和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如采用连廊、平台、立面开洞、室外楼梯、步行桥等,增加了空间和景观层次,它为学生提供了内外交融的空间。具体可用的方法是:教学楼端头的楼梯间作敞开式设计;走廊端头设敞开式活动平台;建筑连接处适当扩大,该扩大空间作半敞开处理;教学楼与行政楼之间用平台连接,在满足功能要求,方便使用的同时,架空平台与顶部钢构玻璃雨篷构成内外互融的灰空间。这些灰空间的设计给人一种美好心境,犹如流动空间这一空间概念所描述的,只有在建筑中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内与外的空间,才可以穿过想象的界面,让空间在我们的感受中流动了起来。
3.3不同材质的应用
如前面所说,空间构成包涵了构造措施及材料应用。围合实体的材料和限定空间的措施,除了完成基本功能和创造空间外,它本身的形式不同、质感不同还能产生不同的室内外空间效果,使建筑的空间形式多样化。粗糙的石材、木、混凝土等材质的运用都能形成不同的质感和空间效果。特别是玻璃材质,其明亮、通透的质感,改变了以往的建筑形式;可在公共空间灵活应用,如门厅、电梯厅、楼梯间、阅览室等,使室内与外界有更多的联系。一些室外常用的材料还可以在围合空间内部得到体现,使室内、室外的质感内外统一,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如砖材的使用不但外部形成层次,同时内部也形成了丰富的肌理,还有木材、石材等。这些都可用于楼梯间、室外平台等内外交融的灰空间。但石材不宜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人和室内的关系更为密切,空间要便于人的使用,如材质过于粗糙不利于人的使用,当然,可根据室内的效果改变材质,使材质附加在围合体上完成室内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的设计应以总体设计为出发点,运用模块化功能组织,来处理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关系,结合宜人的材料使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他们所乐于教学、乐于学习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新形态[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
[2]王燕,苏剑鸣.学习行为在建筑系馆空间设计中的影响作用[J].工程与建设.2010(01)
[3]潘兢.校园建筑设计的发展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