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向南刚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智能电网环境下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客观需求,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就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相关衡量依据做出浅要分析,对于切实把握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特征,综合电力体系内对于通信的发展要求有着积极价值。

关键字:电力;通信;智能电网;应用

信息时代之下,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未来,从诞生伊始即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智能电网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的不同发展特征,并且在技术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总体说来,电力系统本身庞大繁杂的特征,决定了系统一体化必然成为智能电网发展中的需求重点,而这一需求,只有通过加强电力通信系统才能够满足。基于此种考虑,电力通信的发展,对于电力事业整体而言意义重大。

一、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力发展环境之下,智能电网已经得以实施多年,而想要对其发展特征和方向展开进一步的把握,首先还应当对其概念描述加以深入厘清。虽然智能电网应用日趋成熟,但是并不存在行业内部公认的统一概念。通常而言,认为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是多种智能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在传统电网领域中的深入应用,是数字化电网的高级形式。从技术层面看,智能电网表现为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并且基于此呈现出对应的功能性特征,包括能过实现对于电力需求环境中供需两个方面的平衡,加强电力供给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经济特征,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等。

智能电网的这些功能,可以大概分为两个方面,即对于安全的考虑以及对于系统优化发展的考虑,两个方面的需求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然而从实现的角度看,这两个方面的需求都呈现出对于电力通信体系的客观要求。就安全层面的考虑而言,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海量数据随之涌现在电力信息系统内部,而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判断,则更多有赖于横向数据的对比以及更广阔范围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从电力信息环境内部的数据安全角度看,保障安全必然需要网络环境内部一定的安全运算能力,而海量数据环境下,只有对这种运算能力实现均衡分配,才能切实展开有效以及高效的安全运算。这些基于安全考虑的数据特征,都从客观上要求着更为及时有效的电力通信系统投入应用。与此同时,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运行良好的电力通信系统,意味着更大范围的横向数据分析得以实现,海量数据能够在保证数据实时性特征的擒故康之下传输到数据中心,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包括人工智能等相关数据深入分析技术在内的新型数据处理方案,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对于电力系统内部以及电力供需状况的理解,从而实现整个电力环境的优化。

二、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说明

智能电网的顺利发展,有赖于电力通信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对应的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问题,也成为当前智能电网整体环境中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通常而言,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可以被描述为通信网在实际连续运行过程中,完成用户的正常通信需求的能力,而鉴于通信网络自身的运行特征,则通常通过可靠性主体、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能力测度和故障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进一步将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测定落实到电力通信环境之中,首先必须明确对于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衡量的目标在于发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切实落实相关因素指标的可衡量性与可控制性,从而通过对于可靠性的衡量,形成推动电力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力量。综合而言,对于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衡量,应当重点关注如下三个领域:

1.通信网络自身因素

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于内部而言,即通信网络范围内软硬件的工作状况和稳定性,包括设备可靠性、系统工程设计、系统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等。而对于外部而言,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都要纳入到考察的范围之内。其中可控因素包括:电力通信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温湿度、防尘、电磁干扰等;而不可控因素则包括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以及突发事件等。之所以将不可控因素也纳入到网络外部因素范围内进行考察,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更为广泛的数据处理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改善,即不可控因素中的部分影响可以采用一定的行动予以消除,因此将其纳入到考察范围内,力图实现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深入完善。

2.通信网络运行状态因素

进一步分为固有可靠性度量以及工作可靠性度量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设备自身可靠性以及网络结构可靠性等应当纳入到考察范围之中;而对于后者而言,主要展开对于电网业务性工作特征的考察,以及通信系统网络维护和管理有效性的考察两个方面。对于电网业务性考察,主要包括电力安全服务质量方面的衡量,而对于系统维护管理工作而言,主要包括设备分散设置、负载分担、双路由等方面的实现,并且进一步从这一角度对网络表现状态,诸如数据送达时效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3.新技术发展因素

新兴技术在引入到电力通信环境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都会出现,针对此种情况,应当从新技术对于设备和整体系统的影响方面考虑,是否提升了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或者利用率,是否对于网络组织管理呈现出更好的可控性能。对于新技术的不利因素也应当有所考虑,如果存在都是系统复杂程度提升,或者过于依赖软件,规模偏大以及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都应当引起重视,纳入到可靠性考察的范围之内。

三、结论

智能电网不断深入发展的整体环境之下,电力通信体系必须呈现出更高的可靠性才能有效支持其发展。基于此种考虑,加强对于电力通信应用的理解,提炼出可衡量性强的可靠标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来实现对于电力通信的判断,并且借以实现改善与优化,最终成为推动电力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潘红敏,李道良.电力通信网发展趋势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徐衍会,贺仁睦,孔祥云等.调速系统超速保护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J].现代电力,2006,23(6)

[3]梁雄健,孙青华.通信网可靠性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勇.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研究[C].南京:东南大学,2004

[5]周静,熊素琴,苏斌,卢利峰,陈希.一种电力通信网络运行质量量化评估方法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2(09)

[6]赵子岩,刘建明.基于业务风险均衡度的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网技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