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磷脂酸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溶血磷脂酸的临床应用研究

亓爱芹1高龙飞1吕昌迎2

亓爱芹1高龙飞1吕昌迎2(1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2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098-02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中溶血磷脂酸(LPA),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总磷脂(AP)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将在24h之内就诊的3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与对照组,各组164人。降纤酶剂量为第1天用生理盐水100ml+降纤酶10u静滴,然后自第2天改为5u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及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每天予以血栓通2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阿司匹林用法相同。评定的指标包括血溶血磷脂酸(LPA),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总磷脂(AP)水平及变化,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展性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降纤酶组24h内治疗者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显著(P<0.01),且进展性脑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展性脑梗塞患者LPA及AP值持续偏高且下降延缓。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结论溶血磷脂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提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降纤酶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溶血磷脂酸(LPA),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总磷脂(AP)水平,减少进展性脑梗塞的发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溶血磷脂酸(LPA)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总磷脂(AP)进展性脑梗塞降纤酶

溶血磷脂酸(LPA)是在脑血栓形成初期,由于血小板被活化所产生释放的代谢中间产物和标记物。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总磷脂(AP)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释放物,二者是脑损伤早期的标记物。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测定LPA、AP能预警血栓形成。但LPA、AP值能否提示梗塞的进展,抗血小板、降纤治疗应该持续多长时间即能降低血浆LPA、AP水平并防止血栓进展?单一方法治疗还是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LPA、AP值尚无定论,故立此题。

1对象

2008年03月~2010年07月共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328例,按收治的先后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时间、既往史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164例,男99例,女65例;年龄43~80岁,平均63.55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48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8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6例。实验组164例,男95例,女69例;年龄43~78岁,平均64.52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5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7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37例。

2方法

2.1用药方法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血栓通2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5天;实验组第1天用生理盐水100ml+降纤酶10u静滴,然后自第2天改为5u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两组都予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早1次,临床观察期间除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以外,可根据病情合并使用脱水剂、降压药、钙拮抗剂及其他活血化瘀药物。用药期间均不用溶栓类、降脂药、抗凝药等药物。

2.2检测指标用药前及用药后15d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1],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不减少或增加18%以上。根据新世纪课程教材神经病学第四版对进展性脑卒中的定义计算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用药后1d、2d、3d、4d、5d、6d、7d、10d、20d、30d检测LPA、AP值,其测定采用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溶血磷脂酸测定套装试剂,方法参见说明书。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3.1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一般情况的对比见表1。

表1脑卒中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比较

3.2脑卒中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的血LPA、AP值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LPA、AP值在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而在2、3、4、5、6、7、10、20天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实验组LPA、AP在第10天已基本降至正常,而对照在第20天时才降至正常,第30天均降至正常,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3.3进展性脑梗塞与非进展性脑梗塞LPA、AP值比较本实验结果表明,进展性脑梗塞组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相比LPA、AP值在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而在2、3、4、5、6、7、10、20天分别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非进展性脑梗塞组LPA、AP在第10天已基本降至正常,而进展性脑梗塞在第20天时才降至正常,第30天均降至正常,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3.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治疗30天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5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发病后24h内用药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3.6LPA、AP值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LPA、AP值在治疗后的1天开始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LPA的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的5d及10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4讨论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寻找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早期标记物及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治疗方法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而近年对溶血磷脂酸(LPA)的研究表明它在心脑卒中的发生过程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是血栓形成前的一种释放物,标志血栓的形成、发展。

LPA在正常人血液含量极低,几乎不能被检测到。血浆中的LPA主要来源于活化后的血小板,它可以促使血小板聚集,并由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入血,形成一个逐级放大效应,启动凝血过程。血栓形成过程中,LPA促血小板聚集的逐级放大作用比过去认为的TXA2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更为强烈更为重要。同时,溶血磷脂酸还可以调节活化血小板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受体,从而启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为使纤维蛋白原进一步水解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凝血和血栓准备条件。我们在治疗上实验用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方法阻断凝血过程,从而起到降低LPA的生成及血小板聚集,以阻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定LPA、AP可预测进展性脑梗塞的发生,便于及时防治,而病后24h之内应用降纤酶不仅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降低LPA、AP,而且能有效的防治进展性脑卒中。

本研究组中无一例脑出血发生,虽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用药当日发生,故考虑为梗塞所致应激性溃疡。虽然有文献报道降纤酶组出血率为7.1%,但本组样本量小,不能就此说明降纤酶的安全性差。但是需要血浆纤维蛋白原于何种程度范围才能既起到积极治疗作用,又可使出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2]。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必要进一步摸索用药剂量及给药方案,同时进一步观察降纤酶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新德.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9—161,536-537.

[2]张玲如,石静萍,狄晴,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中国新医药,2002,(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