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田敏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6)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经治疗临床控制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缓解症状,减小急性加重的频度及程度,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4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好发于中、老年人,与慢支及肺气肿密切相关,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期治疗成败的关键。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慢阻肺学组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痰多和气道阻塞;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4例,肺气肿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

1.2方法

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疗程,如口服泼尼松每天30~40mg,或静脉给药40~80mg,1次/天,连续5~7天。对于Ⅲ、Ⅳ级的稳定期患者,长期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制剂,可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提高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有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吸入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等。对于COPD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每天15h以上,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使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或SaO2≥88%。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治疗[2]。对红细胞增多症且卧床的患者,应考虑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早识别并治疗并发症。

1.3临床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X线表现恢复正常;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X线表现恢复;有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明显减轻,其他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体温正常或发热,咳嗽、咯痰及其他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痰培养阳性;血氧饱和度(SpO2)无改善或进一步下降。

2.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经治疗临床控制9例(30%),显效12例(40%),有效7例(23.3%),无效2例(6.66%),总有效率93.33%。

3.讨论

COPD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气道阻塞、气流受限导致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此外,肺气肿还可引起残气量、肺总量及功能残气量的增加。肺毛细血管床受压、破坏,血供减少,此时肺泡虽有通气,但无血流灌注,致生理无效腔增大;也有部分区域虽有正常血流灌注,但肺泡通气不良,导致功能性动-静脉分流[3]。上述改变均可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破坏,导致弥散面积减少,均可影响肺换气功能。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缺氧和CO2潴留,最终可致呼吸衰竭。

常用气短来描述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的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具有诊断价值。在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的基础上出现气短,最初在劳动、上楼及快步行走时出现气短,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感气短。早期无异常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视诊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肺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吸烟者劝导其戒烟,避免刺激性气体、职业或环境粉尘等的不良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气短明显者应减少活动。饮食应营养均衡,提倡少量多餐,避免饱食。气短明显者,可给予支气管舒张药,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详见支气管哮喘),根据病情可选择吸入、口服或静脉给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祛痰药,常用的药物有氨溴索30mg,3次/天,或复方甘草合剂10mL,3次/天,或N-乙酰半胱氨酸0.2g,3次/天[4]。COPD急性加重多由细菌感染所诱发,抗生素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故急性加重期应及时选择有效抗生素,可根据患者所在地近期常见病原菌类型经验性选择抗生素,疗效不佳者,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常用药物有β内酰胺类/β内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呼吸技术,改变浅而快的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①缩唇呼气:可延缓呼气流速,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方法: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经口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尽量深吸慢呼,吸气与呼气时间1:2或1:3,10~20分/次,2~3次/天。②腹式呼吸: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有利于锻炼膈肌,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每次10~20min,2~3次/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453-460.

[2]钱元诚.呼吸治疗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9-592.

[3]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

[4]高远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