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廉政建设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廉政建设问题

张瑞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是党认真对待和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要在实践中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运用,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效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康社会;廉政建设;反腐败

面向二十一世纪,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为这一宏伟目标欢欣鼓舞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改革越深入,经济越发展,各种矛盾就会愈加错综复杂,各种思潮也将相互冲撞。必须面对现实中的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其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始终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推进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历届领导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都是立声坚定,旗帜鲜明,这可以从不同时期他们的重要论述以及党采取的许多重大举措中得到很好的证明。那种认为抓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削弱党的领导,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局势稳定的观点是极其错误和不负责任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那样,“实践证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进行反腐败斗争,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那种认为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冲击、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是没有根据的。”在实践中努力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推广运用。从已有的经验和全国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可以从下列方法上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以德养廉

所谓“德”,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综合体现,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最突出和最有力的政治优势,也是保持廉洁的第一推动力。我们对领导干部和各级人才的选拔任用,首先就要看他的“德”。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并随即在全国展开了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三讲”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三讲”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时强调,提高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一个更高的标准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论,要求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的法律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领导干部“德”提高了,自然就能廉洁自律,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德”育,就能达到以德养廉的目的。

第二,法制保廉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完善要靠法制来护航。当前社会出现的不廉洁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不完善,不配套和不明确,从而使一些人有漏洞可钻,有空隙可乘。邓小平在92年南巡讲话时曾经说过:“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政必严,违法必究,就能达到以法保廉。

第三,监督保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主要靠的是领导干部的自律、自觉,对那些不愿意自律、自觉或自律、自觉能力差的人,就必须使用监督这一有力武器,对他们展开行之有效的监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拥有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很容易产生不廉洁的行为和权力的滥用,出现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也由此滋生和蔓延。要杜绝这些现象,光靠法律、纪律是不够的,还要凭借各种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在监督机制中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一个重要方面。要预防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就必须让人民群众行使监督的权力。

第四,勤俭守廉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历览全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尚不富裕的国家,现在就过早地贪图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这一问题上都有过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是没有不衰落和不垮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重申毛泽东“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发表了艰苦奋斗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立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克服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法宝。

第五,典型导廉

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李润问、史来贺、任长霞、牛玉儒……这些中国大地上广为传颂的先进人物是众多优秀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就是要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人心的力量。他们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歪风邪气自然会退避三舍、消失匿迹。

总之,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要始终不愈地坚持下去,并把它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形成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C].第三卷,379-380.

[2]毛泽东.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A].毛泽东文集[C].第7卷,22.

[3]江泽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