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

张辉

张辉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卫生院445024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具体临床效果和价值,为以后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年间诊断并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钢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数据结果显示,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痊愈,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价值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位于肱骨外髁上方的骨折,这种骨折类型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1]。虽然现代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已经明显减少,但是治疗时还需要注意。近年来随着现代中西医结合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小儿骨科开始引进中医正骨手法来帮助术后的复位。现笔者通过对我院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治疗效果来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具体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年间诊断并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20例、屈曲型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为(6.3±2.9)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19例、屈曲型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调查实验的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并且征得嘉奖同意,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骨折复位处插入钢钉,如果骨折处较大可以互成角度插入两根钢钉。在插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骨头处出现细小的裂痕,轻轻的敲打裂痕可将其消除。钢针内固定后再骨折处皮肤外打上石膏固定。

实验组采用石膏外固定合并中医正骨手法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手摸心会。首先医生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触摸时要注意手法的轻重缓急和患者的承受程度,此种做法主要是帮助医生初步的了解患者的伤势以及骨折类型,以便在医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后阶段的因人因伤而异的治疗[2]。②拔拔伸牵引。首先由一个助手握住患者的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者的腕部保持肘关节伸直,沿肱骨纵轴方向拔伸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让患者的手臂前段活动来达到矫正骨折处骨的位置[3]。④提按端挤。此种手法医生可以一只手固定患者的肩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进行轻度的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力度和幅度都不可过大,患者感觉到轻微的疼痛感即可。⑤摇摆触碰。此种正骨方法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微型的摇摆和触碰能够让细小的骨裂处紧密切合。首先要安排一个助手固定住骨折部然后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骨折处完全恢复,肘部的外展,内旋等功能和外形都已经恢复。显效:骨折处基本愈合,复位效果一般,肘部的部分功能恢复,外形恢复。无效:骨折处基本没有愈合,肘部发生变形功能出现障碍[4]。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所有患者的痊愈情况进行评定,实验组中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果显示采用了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缺血性痉挛,1例发生肘关节弯曲。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发生缺血性痉挛,3例发生肘关节弯曲。由此可见中医正骨法更能够有效地较少患儿的并发症。

3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非严重情况下一般采用常复位内固定、整复外固定方法,严重患者通过手术来进行复位,手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由于这些固定方法效果不佳,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很大。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新的方法来探讨如何更好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也有很多的资料文献。但是经过临床医生的不断实践,发现中医正骨手法对于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确实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并发症较少。因此临床上引用中医正骨手法来帮助患儿骨折部位的整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骨手法历史悠久,是经过无数次的研究与总结及临床实践所得来的,在正骨手法治疗期间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正确的肘部锻炼,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5]。由于患者多为儿童,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来进行复位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够让患儿的骨折部位得到更多的活动,痊愈更快。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比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效果要好,能够有效地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思君,宋迎红.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09-110.

[2]肖华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6:103-104.

[3]陈冠华,林青,吕洲明.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108-110+199.

[4]袁金刚,韩翠玲.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7:144.

[5]王小刚.应用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