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霞(甘肃会宁县中医院730700)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421-02
【关键词】破伤风中西医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
破伤风的症状
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2005年我院收治一例破伤风患者。入院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
1、病例介绍
患者张世华,男,现年32岁,因牙关紧闭,颈项强直4天于2005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磨牙疼痛,未曾治疗,3天后出现牙关紧闭,口噤不开,颈项强直,伴发热,当时测体温多次均出现38.5℃以上,遂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经抗炎,对症支持等治疗(具体不详),但病情无好转,于2005年9月26日凌晨3点左右出现四肢强直性痉挛,经静脉推注安定针10mg抽搐一时好转,之后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气急难喘,喉中痰鸣,伴咳嗽,咯痰不爽,色黄。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差,小便黄,大便尚调,4日未能进食。
查体:体温39℃,呼吸24次/分,血压125/80mmHg,心率105次/分,一般情况差,营养中等,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语言欠清,苦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破口,牙关紧闭,右侧上颌部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脏正常,腹部亦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藿夫曼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强,膝反射亢进,余无特殊。
化验血常规:Hb120g/L,RBC4.1×1012/L,WBC22.2×109/L,NO.80,LO.20,BPC13.2×109。尿十项:PR+,URO++,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其他检查正常。
2、治疗经过
2.1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入院首先用青霉素800万U、哌拉西林7g、甲硝唑注射液1g静脉滴注,以上药物均一日一次,经治于2005年9月30日复查血常规Hb128g/L,RBC4.4×1012/L,NO.88,LO.20。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考虑到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故将青霉素改为头胞曲松钠3g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之后患者血象逐渐恢复正常,到2005年10月18日第五次复查时,Hb115g/L,RBC3.9×1012/L,WBC7.6×109/L,NO.66,LO.34。
2.2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游离素具体用法是开始每日3万U分两次静脉点滴,以后待抽搐次数减少,颈项强直减轻后逐渐减量,最终每日1万5千单位静脉点滴,先后共用破伤风抗毒素20天。
2.3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后给持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和声响,减少激动,加强监护,开通静脉搏输液,保证营养供给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和适时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
2.4中医中药的使用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舌脉象,中医辩证为热毒内蕴、肝风内动,治疗以清热解毒,熄风镇痉为主施治,药用生石膏50g银花20栀子15天竺黄10胆南星10白芷15防风20羌活10小白附子15天麻20全蝎6蜈蚣2条地龙15玄参15甘草6,一日一剂,煎成后由发、鼻饲管给药,经治后患者热退身凉,抽搐次数减少,稍能张口后上方去生石膏、银花、栀子、玄参,加沙参20枸杞子15当归15川芎15以滋阴熄风,平肝解痉为主施治。之后仍宗辩证施治,随证治之。
3、治疗结果
患者入院经积极抢救,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第8天体温降到正常范围。第10天抽搐停止,第7天后口能稍张开,之后逐日能进食开水、中药、流质饮食等,到2005年10月25日痊愈出院。
4、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的功能改变,其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1],是一种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因为破伤风杆菌为梭状芽胞杆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极强,它是专性厌氧菌,伤口局部的缺氧事故发病的关键因素,因此当伤口深窄、缺血、坏死组织多,加之化脓菌的感染造成伤口缺氧时,更容易发生本病。中医学对本病亦早有记载,《太平圣惠方》说:“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也。”而《诸病源候论》说:“金创得风”简要说明了破伤风发病必须具有创伤和感受风邪两个因素,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本病在临床上有局限性破伤风和全身性破伤风两种,局限性破伤风预后较佳,全身性破伤风预后差,常因呼吸和循环而引起死亡。
纵观该患者始终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患者有牙龈肿痛病史,且未经治疗,继之出现高热、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频发痉挛等典型的破伤风临床表现,并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引起张口困难的疾病,因此本病的诊断是确立的。究其原因就是牙龈感染造就了一个缺氧环境,从而导致了本病的发生,因素得出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必须抓住重点,即主要矛盾,拓展思维,横向联系,排除干扰,纵向深入,寻找疾病的突破口,从而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疾病诊断。千万不能以点盖面,思维狭隘,妄下诊断。
本病的治疗始终按照抗菌消炎,中和毒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原则为主,在总的原则和框架内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再则严密的监护和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2.
[2]顾佰康主编,中医外科学,第五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06.
[3]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