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辛辛
(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科教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1例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对乙组21例患者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甲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甲组21例血糖控制良好时间平均为(8.5±2.2)天,胰岛素每天总用量为(30.6±6.8)U。乙组21例血糖控制良好时间平均为(12.8±3.1)天,胰岛素每天总用量为(46.8±5.2)U。甲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时间短于乙组,胰岛素每天总用量少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血糖控制良好时间较短,胰岛素使用量较少,值得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临床治疗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173-02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是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研究上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有效方式,但该病极具控制性,患者只要长期坚持接受治疗,就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响。胰岛素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控制血糖、降糖方式[2]。胰岛素泵是一种与患者相连后通过软管持续的向体内输注胰岛素的新型装置。现搜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42例患者,对其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平均年龄是(46.28±2.27)岁,最大75岁,最小33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11例、10例,共21例。21例患者中8例1型,13例2型。平均病程是(7.6±3.1)年,最长为9.6年,最短为3.2年。乙组平均年龄是(46.29±2.26)岁,最大74岁,最小3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12例、9例,共21例。21例患者中9例1型,12例2型。平均病程是(7.7±3.2)年,最长为5年,最短为3.3年。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甲组21例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将诺和灵R胰岛素装入胰岛素泵中,每天使用的基础数量为原有总量的1/2,对患者皮下进行持续输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胰岛素每小时用量,以0.2U-2.0U为宜。将原有总量剩余的1/2按照15%、15%、20%分为三份,并于每餐前30min追加入胰岛素泵中,对患者皮下进行输注。在治疗期间,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感染等现象,并加强对患者注射部位的无菌消毒,以每天1次为宜。连续治疗4天后,应当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以免造成感染。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
对乙组21例采用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选择诺和灵R胰岛素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注射时间为每餐30min前,每日3次。选择诺和灵N胰岛素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注射时间为每晚睡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
甲组和乙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当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准确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用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对比。
1.3疗效标准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用餐2h血糖<10mmol/L,空腹血糖在4mmol/L-7mmol/L之间,且连续保持3天。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甲组21例FBG平均为(14.6±4.1)mmol/L,2hBG平均为(19.8±4.6)mmol/L,HbAlc为(9.9±1.9)%。乙组21例FBG平均为(14.5±4.2)mmol/L,2hBG平均为(19.9±4.5)mmol/L,HbAlc为(9.8±1.9)%。两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甲组21例FBG为(5.4±0.5)mmol/L,2hBG为(7.0±0.8)mmol/L,HbAlc为(8.4±1.2)%;乙组21例FBG为(6.8±0.7)mmol/L,2hBG为(8.7±2.4)mmol/L,HbAlc为(8.9±1.5)%。甲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21例血糖控制良好时间平均为(8.5±2.2)天,胰岛素每天总用量为(30.6±6.8)U。乙组21例血糖控制良好时间平均为(12.8±3.1)天,胰岛素每天总用量为(46.8±5.2)U。甲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时间短于乙组,胰岛素每天总用量少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按照疾病性质不同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患者常表现为高血糖、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2型患者常表现为高血糖、肥胖、无力和疲乏等。临床上控制该病的治疗方式包括患者日常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3]。传统的胰岛素治疗方式以皮下注射为主,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皮下多次注射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治疗效果一般。胰岛素泵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较好、减少患者注射痛苦等优点,还具有模拟人体胰腺分泌的功能。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应用胰岛素泵,对乙组应用皮下注射,甲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乙组,且控制时间较短,胰岛素使用量较少,差异较大,表明胰岛素泵治疗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
综上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临床有效率较高,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希宏.胰岛素泵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17):48-49.
[2]陈丽军,董幼平,薛腊梅.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13,13(14):74-75.
[3]吕效谱,成海容,王祖武,谢雯俊.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9(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