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萍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肿瘤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0例危重症患者行PICCO监测,做好PICCO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时间最短2h,最长8d。监测期间未发生意外拔管和动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血肿等发生。结论:对肿瘤危重症患者进行PICCO监测,做好各项护理,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PICCO;肿瘤;护理;危重病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88-02
PICCO是一项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排出量,利用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量连续的心排出量。[1]PICCO对各项指标的检测精确、敏感和全面,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监测,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病危病重患者50例,其中3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在25~82之间,平均年龄在53.5岁,肺癌根治术16例,直肠癌术9例,贲门癌12例,胃癌8例,宫颈癌5例。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
1.2监测方法:在股动脉插入PICCO动脉热敏电阻导管,将注射液温度感受器、动脉导管的热敏电阻导管和压力导管连接到带有PICCO模块的心电监护仪(M8004APHILLIPS)上,用于PICCO血流动力学测定。测量开始,从中心静脉注入10m1的2~8℃低温生理盐水,经过上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一左心室一升主动脉一腹主动脉一股动脉一PICCO导管接收端,监护仪可以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画出热稀释曲线,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得出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心脏指数(CI)、脉波波形心输出量指数(C0)和胸内血容量指数(1TB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每搏变易度(SV),每次系列测量3次,取3次变异量<15%数值。
2.结果
50例患者监测时间监测时间最短2h,最长8d。监测期间未发生意外拔管和动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血肿等发生。
3.护理
3.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的变化并记录。随时观察监视屏上CO、CI、SV、SVR、ITBV、EVLW、CVP等数值和股动脉压力波形变化,发现异常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由监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及输液种类,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
3.2导管护理: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脱出及血液反流现象,保证阀多通器、管路及换能器等连接牢固,防止患者因躁动导致管道脱落。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监测期间应用加压袋,压力保持在300mmHg(1mmHg=0.133kPa),持续给予肝素盐水冲洗管道,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动脉插管内有无回血。同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穿刺伤口、胃肠道及颅内有无出血倾向。如从动脉导管中抽取动脉血气,管路必须及时冲洗,避免堵塞。动脉导管内不能进入气泡,不能残留血液,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抽出。对已经堵塞的管道,不能推注冲洗,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管道。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穿刺点均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有潮湿和污染及时更换。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器、延长管、单向阀多通器、肝素帽等要每24小时更换1次,有污染或有回血需随时更换。翻身时要避免导管移位或滑脱,应有专人固定导管后再行翻身。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高热、寒战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外周、中心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加药敏试验。每班交接中心导管的位置和穿刺点情况,记录导管置入长度。
3.3穿刺侧肢体护理:患者穿刺的肢体应适当制动,保持伸直,避免弯曲,注意观察肢体皮肤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活动度的情况,每日测量双下肢腿围,并注意观察置管侧肢体有无肿胀、静脉回流受阻等下肢静脉栓塞的表现,定时给予按摩或使用肢体加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如发现肌肉痉挛、颜色苍白、变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说明有栓塞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4调零及定标:应每8h将股动脉换能器和中心静脉换能器分别进行调零。保持换能器水平在腋中线第四肋水平,减少因体位、输液、抽血等因素的干扰以确保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数值的准确性;为获得精确的动脉压力波形,应避免使用长连接管或多个静脉三通。
应每8h进行1次定标操作,首次测量前中心静脉应停止输液30s以上;如有病情变化或数值突然变化须重新测量;同时避免反复频繁测定,以免增加心脏负荷;测量过程勿触摸中心静脉的温度传感器和导管,避免手温影响测量准确性,避免从中心静脉注入血管活性药。
3.5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CO过程中,要保证所推注液体及操作的无菌,以防将细菌带进血管腔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动脉导管置入处每日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更换无菌敷贴,有污染及时更换,单向阀多通器及换能器接头用无菌治疗巾包好,每24小时更换1次。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硬结;定期更换静脉敷贴,有渗出或污染及时更换;定期更换连接导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遵医嘱予抗生素抗感染。
3.6拔管后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可考虑拔管。拔管后按压股动脉穿刺点15~30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以1.0~1.5kg砂袋压迫止血6~8h。置管侧肢体拔管后要平放24h。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按压及应用砂袋时间。加压包扎期间要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肿胀。减压后仍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渗血、渗液、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讨论
PICCO监测技术可及时、便捷、连续地反映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治疗对策,并能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发挥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军.24例危重病人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21(11B):2943
[2]邓莹,蒋建渝.PICCO和FloTrac系统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567-569.
[3]杨红梅.危重患者PiCCO监测的护理.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7):126—127.
[4]贾美君,高素芳,张玉香等.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护理.护理研究,2011,25(4C):1081.1082.
[5]孙敏,张成垣,陈勇.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