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58-01
摘要:推进班级建设要从责任感入手,班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形成积极性,与同学目标与行动保持一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班级建设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是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每个人学生时代学的知识以后可能遗忘,但责任感会陪伴着他的终身。
什么叫责任感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就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做学生的责任,做孩子的责任、做公民的责任。可加以细分为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主人翁责任感等。由于我们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说我们的同学在家庭中都是占有相当地位的,甚至于在一些家庭里全体成员都围绕着我们的同学展开工作。此种情形下我们不自然地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懂得,在我们社会,人人都是服务的对象,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相互服务是人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也不会理解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安宁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更不理解“责任”这两个字的实质内涵。在我们的校园班级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得少,为自己想得多,集体意识淡薄,在集体面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极差,组织性纪律性差,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服从安排,甚至脱离班集体。对此现象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看法,而我认为这其实是责任感的缺失,因而要推进班级建设我认为要从责任感入手,增强服务他人、服务班级、服务社会的意识。
一、班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我们通常会说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班干部就带出什么样的班级”。班干部作为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应当以身作则,这就要求班干部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而不是将自己放到班级的领导者位置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在班级的工作上要走在同学的前列,放低姿态为同学服务。
二、民主管理落实责任。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干部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同学一切听命于班干部,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同学的个性品质,品牌意识就会消失,还会使同学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应与同学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这样同学的本人翁责任意识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里的活动中形成的。
三、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可以使同学们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向前冲。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的体现,在全体成员达成集体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班级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形成坚定的集体责任感,从而促使每一位同学在集体责任感的促进下向前迈进,不给自己、不给班级摸黑。班干部在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时,要善于从本班同学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同学精神,鼓舞人心的新目标和任务,而不要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层面。制定出的共同奋斗目标要能够把全班学生吸引并团结到集体中来。目标确立后就要围绕目标来开展班级的一切工作,使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与班级目标紧密联系,目标实现后要及时总结评价,在使同学们感到快乐的同时提出新的目标引导,进而使同学在集体责任感的促进下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四、从小事做起,让责任感在班级里无处不在.马卡连柯说:“无论在生产上,课堂上或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即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同学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积极创造机会,让同学承担起对集体的责任。
五、在集体活动中体验责任感,让责任感在班级里大放异彩。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而这个互相关心、帮助、鼓舞、照顾的过程就是体验责任感的过程。如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组织一帮一的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不但自己要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要帮自己的学习对象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两人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用其他方式解决。慢慢地,就能够做到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对班里的其他同学热心帮助,认真负责。既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又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如运动会,全员参与,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有事做。除激励同学积极报名,认真比赛外,还让同学们自主安排不参赛人员的工作:加油助威、赛事报导、后勤服务、纪律维持、看台清洁保持等等,让每个同学都能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全身心感受责任感带来的幸福。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社会而言,要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使市场经济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同时社会和政府要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和创造条件;就家庭而言,父母注重言传身教,少一些溺爱,多一些严格,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责任;就学校而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中,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营造氛围,完善机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沟通联系,改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统筹规划,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建立立体教育网络,克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倾向。
参考文献:
[1]李荣娟,施雪华。公民意识教育正当其时[N].中国教育报,2008-03-11(3)。
[2]吴绍芬,视学生发展为本,铸大学生文化之魂———“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3]夏凤琴,高校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