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朱博亮

广东高州市石板第一中学朱博亮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幽默就是教师运用巧妙的、诙谐的、机智有趣出乎意料的语言,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活跃气氛,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深刻本质的体现,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经济、精神、意志、性格、能力等各项素质的综合反映。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是很难受周围人欢迎的。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语文老师,很难受学生欢迎。或许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学生昏昏欲睡、没精打采,课堂教学效果微乎其微。那么,如何开展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树立幽默意识,养成幽默素质

教师的幽默富有感染性和迁移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幽默的意识、素养,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它包涵着多方面的因素。

幽默是知识与智慧的产物,它是智慧的火花,又以知识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20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也说过:“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他还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想养成自己良好的幽默素质,必须虚心好学,学而不厌,不断积累知识。

幽默需要乐观的性格、开阔的心胸,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充满自信的心态。要与人为善,出发点是善意的,才会有轻松含蓄的幽默。良好的幽默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它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特征。

要培养敏捷的多向性思维习惯,富有创造性的聪明才智和表达上力避平庸的欲望。幽默往往与人的精神世界、价值品味密切关联,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上多思考,多创新。有人这样总结:在教学中,幽默是风姿绰跃的智慧之花,令学生赏心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学生觉得教学有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学生笑口常开。富于幽默感的人往往是具有一定修养和教养的人,他们将笑潜于事物深处,让人充分感觉事物的底蕴,在一种平静而仁厚水波里,荡起凡处不易被人明察的严峻而不骨露的旋涡。在幽默产生的笑里,人们可以发现严肃、美好、善意及崇高的印迹。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可见,树立幽默意识,养成幽默素质是幽默教学的灵魂。

二、研究幽默方法,抓住幽默时机

有一些语文教师,虽然在教的形式、方法、内容上都动了不少脑筋,但听起课来,总感觉有点不到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者一本正经,满脸虔诚,学生正襟危坐,亦步亦趋。《美国中学生讲授法》中提到:“幽默不仅不会影响直接的认识的获得,而且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下了更多的概念,也就是说,幽默的价值,不只是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驱除疲劳,而且可以帮助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缺乏幽默的教学,至少不能说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如能多研究幽默诙谐的方法,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抓住幽默时机,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1.导入情境,激活气氛。

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幽默的情境导入,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绪,减轻神经压力,激活学生思维,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如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位当年支援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当时学了一点汉语,最近他重游中国。在街上逛了一圈后,他对陪同人员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你看这满街都写着‘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是很不错,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很”和“银”字的确很容易混淆,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了解了字的结构和部首的含义,就绝不会错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

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给非重点班学生上第一节语文课的开场白:“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希望有一位名牌教师给自己上课,可我不是什么名牌教师,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喜欢我。因为根据我们学校的惯例,名牌教师安排教重点班去了,所以我来教你们,可谓“门当户对”嘛,你看我们是不是有点难兄难弟的味道(学生开始兴奋),我们要患难与共啊!现在我是一厢情愿,你们呢?(学生情绪激动),我希望大家树立信心,和老师一道共同努力,变“一厢情愿”为“两厢情愿”,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不亚于重点班,你们说行不行?”学生热烈鼓掌,激情洋溢……

2.精彩分析,传知解惑。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苦读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幽默产生的时刻,也正是人的情绪处于坦然开放的时刻。每当学生因心中喜说而开怀大笑之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如笔者在分析口头语和书面语时,用了《笑赞》里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但是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者报了价。秀才看了看:“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听不懂,担着柴就走,秀才气得嗷嗷直叫。

学习《孔已己》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笔者讲了这样的故事:一个老头70多岁才考中进士,媒婆马上给他提亲,老头无奈地说:“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才把官袍穿。媒人却问我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又如,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窗外突然阴云密布,风雨大作,学生有些分神,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看,为了让大家好好体会这首诗,我特意把龙王爷请来演示呢,大家赶紧用心观察狂风暴雨袭来的情景,想象一下茅屋下的杜甫所遭受的痛苦……”学生微笑之余既集中了精神,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3.恰当引导,委婉批评。

老舍先生说过:“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对于课堂上的违纪事件,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或许有效,但春风化雨式的幽默教育效果更佳。

前苏联生物学家格列瓦夫讲课时,一个学生坐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里顿时一片哄笑。这时格列瓦夫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挂表,不紧不慢地说:“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本能。”这种“张冠李戴”式的幽默批评,无疑对学生起到某种警策作用。如果这时教师大发其火地训斥学生,肯定影响教学,而格列瓦夫的这种幽默委婉的批评,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至于使学生难堪,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此时我便说:“请大家看着老师的脸,这张脸虽然谈不上漂亮,但绝对属于耐看型。所谓耐看型,就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种。”学生哄然大笑,在笑声中调整了状态,自觉进入到了上课中。

4.巧妙结课,回味无穷。

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体味结语的作用,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使读者掩卷遐思、回味无穷。

如:一位教师领着学生品读课文正到精彩处,铃声响起,学生兴犹未尽:“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拖堂,不讲又扫兴,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下课了,巧妙结课,不仅将本节课的精彩伸延到下一堂课,而且使同学们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一举两得。

三、讲求幽默原则,把握幽默分寸

幽默在教学中只是“添加剂”、“调味品”,量不可太多,所谓“物极必反”。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而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若一堂课总是笑声不断,会冲淡教学内容与目标,变成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学生笑过以后什么也没学到。另外,教学幽默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不是低级趣味,不是单纯的逗乐或过分的玩笑,故教学幽默应讲求“服务语文教学”的原则,把握分寸,不能坠入庸俗与荒诞,失之轻浮,更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它失去应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总之,教学幽默“成在舌耕,功在思考”,语文课堂的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只要我们好好使用课堂幽默这门艺术,进行更深入的摸索和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幽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