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析张小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析张小娟

张小娟

(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在神经内科总共选取106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到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结果意义标准(P<0.05);护理干预之前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能力无明显差异,差异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能力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98-02

脑卒中是临床中危害性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中不仅常见同时在发病、致残、致死多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概率,患者临床症状普遍较为严重,在治疗之后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1]。脑卒中在临床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功能障碍便是其中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对此,为了提高脑卒中治疗质量,以我院部分无典型特殊性的脑卒中患者为例,探讨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在神经内科总共选取106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理念与原则,将本研究中所选取的106例患者划分到两组(常规与实验)。常规组总共53例患者,患者32至60岁,平均年龄(46.2±2.3)岁;实验组总共53例患者,患者33至61岁,平均年龄(48.1±2.5)岁。两组患者的多项一般资料在差异方面不明显,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具备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之后往往会因为疾病困扰而形成负面心态,同时因为心态的影响导致不愿意参与到康复护理中,从而阻碍康复护理效果。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尽可能的保障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与积极性,提高患者在康复护理方面的参与热情,保障整体护理效果;

(2)体位护理。在采取正确的体位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弱患者发生审计痉挛、屈肌痉挛等现象。脑卒中患者普遍采取侧卧休息,尽可能不要让患者仰卧。仰卧时适当抬高患者的肩部,保持上肢自然伸直,指以半屈位为主,保持手空心握拳。在患肢下方摆放适当高度的软枕,为了规避患者发生关节痉挛、压疮,可以每个一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

(3)康复锻炼。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神经学症状无明显发展之后的48小时开展功能锻炼,实际操作为:先对患者实行肢体康复锻炼的相关宣教,让患者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效果,促使患者可以主动配合锻炼,每天为患者提供患肢软组织按摩,对于无法下床活动患者可以指导其每天用健康手臂按摩患肢,并逐渐开始起坐训练。在患肢力量得到一定恢复之后可以指导患者实行自我锻炼,例如手指屈伸、更衣洗脸、手扶床边站立等,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强化锻炼强度;

(4)并发症护理。强化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性,及时采取吸痰处理,注意对导尿管通畅性的观察,观察尿液颜色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问题,抬高下肢并适当强化肢体主、被动活动性,预防下肢深部血栓的形成,在输液治疗中需要定期更换位置,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

治疗效果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参考,具体评价标准为:显效:无任何不良反应,病情恢复理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相对于治疗前恢复效果突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更加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未达到18%。

康复效果采用Fug1-Meyer评分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强、康复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结果意义标准(P<0.05),详情见表1。

表1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中较为普遍且危害性较高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体致残、致死的高占比疾病之一,发病速度较快同时病情发展凶险,在临床治疗之后患者仍然可能存在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其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较为重要且复杂[2]。

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肢体、神经等缺损或障碍。康复护理是一种帮助患者顺利康复的护理方式,其关键理念在于不影响患者疾病复发或引发额外损伤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早接受康复训练,从而提高训练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康复护理主要是为患者的机体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让患者尽早接受,从而改善预后效果,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是恢复机体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3-4]。另外,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也非常重要,是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和积极锻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能力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尤其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神经缺损问题有着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姚静珠,刘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83-985.

[2]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6):671-673.

[3]刘艳,刘春英,朱文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9):233-234.

[4]陈爽.观察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6,4(b03):48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