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临床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临床检测分析

武卫

武卫(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16)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12-02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将我院7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在Child-Pugh中C级中最低,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随着肝功能P<0.05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TBA的联合检测能较敏感地反应肝硬化的程度,对肝功能的评定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增生和肝结节再生、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肝组织结构异常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的结果。人体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胆固醇(CHO)是由肝脏合成并分解代谢,从而维持人体的相对稳定,它的调控是肝脏的一个主要功能。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可引起胆汁的代谢障碍,使进入血中的TB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BA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1]。我院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住院治疗的7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7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均经B超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男89例,女51例;年龄18~70岁,平均52.5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硬化21例,乙醇性肝硬化12例;依Child-Pugh分级标准[1]予以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13例;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0例为对照组,均无自觉症状,常规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O及TBA。正常值:CHO为2.34-5.72mmol/L,TBA<10μmol/L。CHO采用循环酶速率法,TBA采用氧化酶法,试剂盒均购自广州标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H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HO在Child-Pugh中C级中最低,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随着肝功能P<0.05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肝脏是体内合成CHO的主要器官,正常血浆内约60%-80%的CHO来源于肝脏,肝功能障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CHO的合成。肝硬化临床上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当肝功能严重损伤到C级时,CHO的合成会明显减少,与有关研究[2]类似。通过对其血清CHO水平变化的检测以较好地反映出患者肝脏损害状况,并可以作为肝硬化诊断及病情观察的指标之一。

血清总胆汁酸生成与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正常生理状态下,肝细胞将胆固醇代谢为胆汁酸,然后以胆盐的形式经胆道排入肠道,在肠道中胆汁酸有80%-95%被重吸收至门静脉,与血清中清蛋白结合被转运入肝,经肝细胞摄取后再由胆道排出,形成循环,故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胆汁酸很低。但是一旦肝细胞有病变,血中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门体侧支循环建立可使胆汁酸不经过门脉系统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另外血清清蛋白下降导致其结合胆汁酸的能力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BA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肝功能的下降,TBA显著升高,此时预后也差。

综上所述,CHO、TBA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肝硬化早期,黄疸尚未形成,常规肝功能实验尚未能检出任何异常时,CHO、TBA的联合检测能较敏感地反应肝硬化的程度,对肝功能的评定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新兆,黄晓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16.

[2]王炘,詹志刚,袁锦峰.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J].2007,23(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