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护理

/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护理

牛凤平李景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探讨其继发脑水肿之后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4例患者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在经药物治疗等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脑水肿患者而言,临床中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护理措施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将其送医之后,通常会采取开颅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脑水肿情况,尤其是手术完成之后的4天左右,其出现脑水肿的几率相对较高[1]。如若没有对该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院以收治的51例患者为例,就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岁。根据入院资料显示,导致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高中坠落31例,交通事故20例。在入院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12例,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39例。

1.2护理方法

第一,基础护理措施。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首先关注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根据患者是否清醒,判断其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并对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的应激反应进行观察。每隔一个小时护理人员应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定的刺激,判断其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应激反应。对于脑部因挫裂而损伤的患者,其产生脑水肿的几率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的关注。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时的采取脱水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在护理人员关注患者意识的情况下,还应对患者的瞳孔进行观察,从而能够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在每日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瞳孔进行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记录患者的眼球位置等,并同之前的记录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当患者的结膜出现肿胀或者出现斜视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对其脑水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

第二,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当中,应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患者产生脑水肿的症状之后,其颅内压力将会呈现升高的趋势。此时,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中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的呼吸情况。当患者的心率增加幅度较大、呼吸过快时,则将证明患者的血压呈现增加的趋势。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运用CT等设备对患者的脑部进行扫描,及时给予脱水药物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当患者的体温出现升高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发热的原因进行查找,同时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患者的体温,以起到缓解脑水肿的目的。

第三,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在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脱水剂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在用药期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内的电解质情况进行检查。当患者体内的糖含量相对较高时,则将会使得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对患者所需液体的量进行详细的测算。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通过鼻饲的方式,为患者补充约200毫升的温水,必要时运用胰岛素等药物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当患者的精神状态欠佳,且伴有恶心的症状时,可判断为钠含量较低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运用盐水进行注射,补充患者体内钠元素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补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液体的补充速度。对于颅内压力升高缓慢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将液体的补充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0滴左右。

第四,呼吸系统的护理措施。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并使其头部向一侧偏转。当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过多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其进行清理,防止其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当患者的痰液较多时,护理人员应运用吸痰设备进行辅助。然而,当吸痰的频率过高时,则将会使得患者的气管内氧气含量大大降低。对于确需吸氧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安排吸氧的时间、次数等,使得患者体内的氧饱和度超过90%。对于因患者咳嗽较为严重而不适宜采用吸氧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辅助呼吸[2]。

第五,体位护理措施。在抢救工作结束转回病房之后,此时患者如若依然采取平卧的姿势,则将严重影响患者脑部供血情况。当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适当的调高病床头部位置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头部与身体的角度保持25°。同时,护理人员应对引流管固定在合理的位置,防止患者因翻身而对引流管造成挤压,影响患者脑水肿的康复。当患者在清醒之后抽搐较为严重时,护理人员应给予适量的镇定药物。

2结果

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3例患者由于补液速度过快,导致其补液量大大增加,1例患者因手术当中的失血过多而产生休克现象。该4例患者均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在经运用甘露醇等药物治疗以及迅速排尿处理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3讨论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之后,其死亡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出现脑水肿的现象[3]。

本次研究中在基础护理之外,从患者指标监测、患者电解质控制、呼吸系统护理、体位护理等方面入手强化护理措施。结果证实,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效控制。故而,护理人员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福玲.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2):18-19.

[2]周慧飞,邹静.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01):24-25.

[3]黄柳兰,曾浩,李玉玲,丁小华,陆洪波,余雁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