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论述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目标

谢金香

谢金香

摘要:教材是新课程目标及教学改革的物质载体,笔者希望通过对课标、教材的分析,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能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体会;实践;改革;课标;研究;教学

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引导数学教学实践的改变。我们青年教师要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首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不少的尝试,但仍无经验可言,只能谈点粗浅的教学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1.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多元、综合和均衡的重新定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而新课程的实施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4)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材研究体会

1.知识体系

旧教材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对学生认识规律考虑不周,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不利于学科能力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虽然感觉不如旧教材好处理,有知识零碎、散乱的表面特征,但确实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新教材克服过去课程中偏窄、偏深、偏旧的现象,设计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学习领域,体现了总体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旧教材中内容很少重复,呈直线上升,而新教材内容安排上前后有重复,呈螺旋式的上升,如概率、四边形等内容,七年级有安排,八年级也有安排,由初步认识到逐渐加深。

2.加强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注意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化多样化。强调用计算器来进行复杂的运算并探索规律;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平面几何数学的改革,强调空间的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提倡更多地用“变换”和“坐标”的方式了解现实空间和处理几个问题;重视估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生活中几何的应用,逐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变换和位置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合理的思考;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体现逻辑证明的意义,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等。

《数学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强调学生经历的全过程,认识统计的作用;重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作出推断和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和认识,初步培养其随机的观念与概率的思想。

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立了“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百家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机会,有利于发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数据并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更为广泛的实际问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进行学习和探索数学的活动。

3.削弱的内容

进一步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大幅度地降临对繁杂运算的要求,如第三学段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应用题的人为分类。删除根式的运算,无理可数。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降低有关术语在文字上的要求。

4.内容的片断化和过程化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在编排上打破了原有严密的知识体系,以四个不同的学习领域来代替。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刻意追求内容完整性和体系化,而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在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1)新教材编排上重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部分的内容明显增加,动手能力、合作交流几乎每节课都有安排。(2)新教材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3)新教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三、课堂教学的体会

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变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口号。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根本无法完成新教材每堂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必须在教师身上有明显表现

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课堂上都必须很注重对学生引导,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的特色,可以说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人本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因新课程、新教材十分重视探究法教学,强调和要求师生充分互动,课堂上师生交流联系、沟通的机会比传统教学要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情的投入。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扩大教学视野、扩展课堂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我们的正常上课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还有较大的距离

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和相比,我们学校的教学硬件是还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信息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6.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学生家长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探究式的课题学习、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等,都和传统学习活动有显著差异,易被家长误解,很可能认为是不务正业。进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的体会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只是抛砖收玉。作为新课改指导下的数学教师,笔者应该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能力。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一些的问题,但是笔者坚信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大家的努力钻研、探讨,一定会让新教材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