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黄水林

黄水林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国际上把二十一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在我国,国家也把实施创新型教育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中教育的主题。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经过笔者对自己多年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的反思,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这样既不利于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在思想政治课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当然不喜欢,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低了。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教师要倡导学生采取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例如,笔者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的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是“学会欣赏”,按课本上的要求只要学生听歌和看书画作品,但为了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笔者先让一位有音乐特长的女学生上讲台来一展歌喉,通过一首歌把学生带回了充满憧憬和乐趣的孩提时代。然后,笔者亲自挥笔泼墨,一个集书法和绘画于一体的“舞”字又让学生感受到书画作品的美感。这样做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又无形地教育学生要发展特长、培养情趣。另一个环节是“参观浏览,美化人生”,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龙胜旅游”的录像片断并在课堂上让其中一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其他学生领略了龙胜山水的美,使学生从中感悟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主题。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同时,也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要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具有思考价值。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课程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每单元的预习和复习中给自己提问: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怎样)?而在八年级下册“正当防卫”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把心中的疑问向教师和同学提出来,使得学生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有效训练。

三、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既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应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四、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教育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又来源于实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政治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实例来分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每一节新课之前都会交待学生在课外找出有关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来进行解说,这样上起课来轻松而有效。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其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今,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论式等活动方式,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