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翠(黑龙江省方正林区第二中学校黑龙江方正1508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061-01
预习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渠道。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将原来的课前导读转化成预习要求,更是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重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习对部编教材的重要性
首先,部编语文新教材本身发生了的变化。教材在每一课的正文前面加入了“预习”,课前对学生提要求,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锻炼自己,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能够和老师互动,从而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更多的文章。部编教材增加了“旁批”,学生在预习中自己阅读,教材更关注学生读书的过程,在过程中给他一些提点,告诉学生你读到这里要注意什么,读到那里你要去用心感受什么,其实是在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条件。这让学生的预习有了抓手。可以说,部编本教材为学生的语文自我修炼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忽视“预习”、“思考探究”“旁批”等部分,那么语文的许多能力就会极大的缺失。因此,用好部编教材的预习提示是学习课文的钥匙,提醒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感受对话文本,用积累的知识启迪文本,用自己的思想观念碰撞文本,切实达到部编教材的训练点。
二、重视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的作用:
(一)抓整体,理清单元学习要点。
新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同学掌握预习程序。提示语是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指南,课文中的注释为同学扫除语言障碍,课文后的习题提示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导读提示”、课文中的注释与课文后的习题并不仅仅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还可用来指导同学的学。
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例如: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除了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介绍外,还要学习本单元的要求,即:“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指导预习中,引导学生通读单元提示,这样,学生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也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
在每一课的预习时,应从教材入手,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重视教材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思考探究”,掌握预习程序:初读课文前,阅读“导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要求;初读课文时,寻找出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行扫除语言障碍;课文阅读后,应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检测预习效果。
(二)抓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要对每一篇课文中的字词预习进行具体要求。首先是读,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新课文两遍,熟悉课文。接着是圈。要求学生将课后的读读写写的词语在课文中圈画出来。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语句,通过查工具书加以解决。教给学生圈画方法,即:重点词语用方框括出来,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分部分用双斜线,层次用单斜线,对课文用疑问的用问号。在具体的课堂中实践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教辅资料来完成字词的预习。
对于教师来说,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勾画最为重要。文中最能凸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性的字、词、句”是相当关键的,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做具体要求,如:《范进中举》勾画出你认为好笑的语句,来解读笑后面隐藏的深刻内涵。《背影》勾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以便了解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变色龙》勾画出奥楚蔑洛夫变色的语句,以探究其变色的原因及社会根源等。这样就让学生在预习时有了抓手,同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抓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解决了字词后,要求再次读课文,读熟为止,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五不: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接着是问。如果对课文内容有疑问,就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在课题上、旁批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些学生之所以感觉到预习似乎不起什么作用,主要就在于这些同学把书看了一遍、两遍,但总觉得提不出什么疑问。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通常做法有三:一是通过质疑语句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是依据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原理,质疑主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大胆创新,能提别人没有提的,能问书上没有问的。如果一时提不出什么问题,可以思考一下“预习”中的提示以及参考课后的“思考探究”,上课时认真听老师作系统讲解。以后,就可以自己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只有学会问“为什么”,才能提高预习效果,这是预习成败的关键。
(四)多感悟,注重课文精华。
思考感悟是课前预习中重要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要对预习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预习提示中的内容能否读懂,文章主题的概括、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旁批上做记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也就容易心领神会。《背影》一文中“我”对父亲的情感前后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预习的时候可以将“我对”父亲如何表现的句子找出来,思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当时又有怎样复杂的内心感受。如不明白可以在书旁做上批注,上课经老师一点拨,就容易领会和理解了。
预习时,还要善于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把它摘录下来。这样做,对理解课文和全面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积累丰富的材料,都有好处。例如: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几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摘抄文中的环境描写部分,通过对比来理解主题,同时进一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写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课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预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学的实效性,具体明确的预习指导,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做到充分预习,才能用好部编教材,落实好教材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