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以及影响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的相关因素,提出改善医患关系评价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某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生114人、患者567人,采用医患关系调查问卷对医患双方的医患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医方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患方,大部分的医方和患方认为医患关系类似于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医方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医生服务、患者心理、医生技术、媒体报道;患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医生服务、医生医德、医生技术、医院管理。结论:医疗机构可以从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减轻医生的职业倦怠、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来改善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关键词】医生;患者;医患关系;评价
2009年4月6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中国启动新一轮的医改,旨在探索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中间道路。随后国家实行了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和建立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但随着医疗改革的地深入、医疗制度地完善,医患关系地发展却越来越不容乐观。2010年8月,世界四大权威医学杂志之一的《柳叶刀》曾发表《Chinesedoctorsareunderthreat》一文,揭露了中国医生的生存现状,并提出:如果忽视医生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改革,中国的卫生体制改革是不会成功的[1]。中国医院协会的调查显示,医生遭受暴力的医院在2008年为47.7%,2012年上升至63.7%。在每所医院发生的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等事件,2008年平均为20.6次,2012年上升为27次[2]。2014年,全国医疗纠纷共发生11.5万起。医患冲突的发生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影响我国医疗秩序的社会问题,而医患关系成为了当今社会医学研究的一项热点课题,因此我们展开了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以及影响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相关因素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长沙市的2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生和患者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医生和患者的总数为681人,其中567位患者参与了问卷调查,114位医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剔除拒访和回答不完整的问卷,一共收回患者问卷516份和医生问卷103份,有效率为91%。
1.2医患关系调查问卷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患病类型等)和医生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等);医患关系评价问卷主要包括: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模式的认知、医患双方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等。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3名被调查的医生中,年龄23~84岁,平均33岁;男性46人(44.2%),女性58人(55.8%);本科学历者41人(39.4%),硕士学历者38人(36.5%),博士学历者25人(24.0%);初级职称者61人(58.7%),中级职称者22人(21.2%),高级职称者21人(20.2%);516名被调查的患者中,年龄10~84岁,平均42岁;男性148人(28.7%),女性368人(71.3%);初中学历者141人(27.3%),高中学历者149人(28.9%),本科学历者194人(37.6%),硕士学历者30人(5.8%),博士学历者2人(0.4%)。调查科室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和门诊。
2.1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状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患者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较好,只有极少数患者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大部分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较紧张,只有少部分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和谐。患者对于医患关系状态的评价总体好于医生。见表1。
表1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状态的评价
注:α=0.05,X2=20.39,P=0.00<0.05
2.2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模式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两方对于目前医患关系模式的认知有一定的分歧,大部分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类似于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指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而大部分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类似于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朋友关系、指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见表2。
表2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模式的认知
2.3医患双方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医方对影响医患关系认知因素的排序中处于前4位的是医生服务、患者心理、医生技术、媒体报道;患者对影响医患关系认知因素的排序中处于前4位的是医生服务、医生医德、医生技术、医院管理。医生和患者对于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差异较大,见表3。
表3医患双方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
3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一般的比例高于患者,认为和谐和良好的比例较低,国内其他文献也有相似的报道[3-4]。由于医院制度和管理的要求,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生的医疗技术普遍较高且较稳定,医生医德也普遍较好,而不同医院对于医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医生服务水平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改善医生服务是改善综合医院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让医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创新沟通方式,将医学中难懂的知识具象化,制作模型或者动画便于患者理解医学知识;建立“医患谈话室”,组织医患参与互动活动,明确沟通内容和形式,提倡医生和患者进行平等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评价,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评价不断地改变医疗服务方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2降低医生的职业倦怠
宋思源、赵小川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和倦怠情绪的比例高达62.32%[5]。熊丹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方的职业倦怠与医患关系呈显著相关[6],因此医疗机构应设法降低医生的职业倦怠,例如减少医生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缓解医生的工作压力;定期组织医生进行巴林特小组活动,降低医生因不良医患关系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定期请国家心理咨询师对医生进行压力管理、正念减压、团体咨询等心理技能的培训,增强医生的心理韧性,降低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
3.3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相对于医生来说受教育水平较低,医学知识缺乏。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医学常识,让患者正确地认识到医疗服务的作用和局限性,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减小医生和患者对于医学知识认知的差异;建议医疗机构将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医生擅长的领域、医疗服务工作量、医疗服务质量等通过恰当的方式公开,方便患者知晓,这样可以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医院,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4.加强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74%的医生认为媒体报道能影响他们对于医患关系的评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医疗活动的负面消息在网上传播,新闻媒体对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医药回扣等非法现象进行揭露与报道;记者不了解医学知识,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他们以主观、片面、夸张的文字来对医疗事件进行报道。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媒体报道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利[7]。医疗机构应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媒体恶意、片面、不符合事实地报道医疗事件的行为进行申诉,坚定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医疗机构可以与社会主流媒体进行更多地沟通与合作,媒体在报道医学问题时应请专家对问题进行专业地解释,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医疗知识地普及;多对医生和医疗活动进行正面地宣传,真实地展示医生日常的医疗活动,让患者对于医生及医疗活动有更多地正确认识和正面评价。
参考文献:
[1]TheLancet.Chinesedoctorsareunderthreat.Lancet,2010,376(9742):657.
[2]田丰.医疗暴力:原因及应对[J].医学与哲学,2014,35(8A):90-93.
[3]沈婉婉,鲍勇.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329-2332.
[4]乐虹,魏俊丽,向雪瓶,等.医患关系双方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5-17.
[5]宋思源,赵小川.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7.
[6]熊丹.医护人员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周云鹏,张平,郭为珍,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医疗媒体报道的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