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PICC置管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韩云霞

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淮安医院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PICC置管患者,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盲穿术,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均配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穿刺效果。结果:研究组置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并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PICC置管;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临床护理

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置管中开始应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针对局部血管状况良好的患者,可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配合触摸估计法,评估血管后置管,临床称为盲穿法。对于肥胖、水肿及反复放化疗患者,盲穿法穿刺效果欠佳[1]。基于此,本院以40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并配合护理干预,旨在分析PICC置管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的临床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PICC置管患者,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为18-79岁,(43.711.84)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1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为19-75岁,(44.210.07)岁为平均年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对照组:行传统PICC盲穿术,准备美国巴德单腔三项瓣膜4FrPICC导管与专用穿刺包,肘关节下贵要静脉是首选部位,其次是头静脉与肘正中静脉。血管选择好后,对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进行测量,进行常规消毒,适当修整导管,扎止血带,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将止血带松开,并推针,置入导管,指导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并低头,导管达到预置长度后,抽回血,采用脉冲式,冲管,连接输液接头,封管并固定。(2)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采用视锐5TM产品型号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基于超声引导作用下,进行改良塞丁格穿刺操作。其中,所需物品包括1套塞丁格穿刺套件、1套导针器套件、1副1ml注射器、2%利多卡因、1支标记水笔、1支非无菌耦合剂。靶向血管最好选择贵要静脉。具体操作,如下所示:血管选择好后,对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进行测量,进行常规消毒,认真检查导管,涂抹少量耦合剂至超声探头上,再次确认血管,并扎止血带,左手拿探头,右手拿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固定好,置入导丝,松开止血带,将穿刺针退出,使用2ml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修整导管,顺着导丝,采用扩皮刀,扩皮0.2-0.3cm,经由导丝,送入导入鞘,随后,将导丝与导入鞘均退出,置入导管,指导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并低头,直至达到预置长度,抽回血,冲管,连接输液接头,封管并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成功情况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20例患者,19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5%,对照组,16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P=0.001)。

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为静脉炎,发生率为5%,对照组,3例出现并发症,2例静脉炎,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P=0.018)。

3讨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借助导管,经由外周手臂静脉,实施穿刺,导管直接到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手臂静脉,同时,大静脉血流速度快,可快速冲稀化疗药物,避免血管遭到药物刺激,达到保护上肢静脉的目的,预防静脉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静脉选择,是PICC置管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患者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直接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

传统PICC盲穿术,通过肉眼观察,进行穿刺,定位缺乏准确性,成功率不高[2]。改良塞丁格技术,以原有塞丁格技术为基础,添加血管鞘组件与扩张器,交换导丝与血管鞘,将血管鞘置入PICC导管中,利用超声引导作用,准确定位,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便于操作,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穿刺成功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5)。

PICC置管中,配合临床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并发症预防:第一,静脉血栓,置管时,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正确冲管、封管,指导患者抬高肢体,预防受压,叮嘱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感,立即告知护士,避免出现静脉血栓。第二,静脉炎,护士选择适宜的导管,找准置管部位与置管时机,置管位置摆放正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基本原则,规范置管操作。第三,细菌性静脉炎,操作前,做好手卫生工作,保持局部皮肤处于清洁状态下,给予标准化维护,定期开窗,通风透气,必要时,每日进行1次紫外线消毒。(2)病情监测:PICC置管后,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现象,置管24-48h后,限制置管上肢活动,严禁提重物,加压包扎穿刺口,确保置管效果。(3)健康宣教:成功置管后,护士向患者介绍导管维护及护理方法,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通过书面教材的形式,讲解维护要点与注意事项,出院后,建立双方联系方式,为患者及时提供咨询服务。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P<0.05)。

综上所述,PICC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敏,何金爱,李倩玲等.视锐5TM超声系统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观察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10):1628-1630.

[2]鲍爱琴,闻曲,刘为红等.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1):57-58.

[3]卢敏,王红梅,杜敏等.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6):29-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