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上海200083
摘要:汉语教材在介绍方向补语时,一般只介绍它的构成格式,并列出一些表示动作主体或对象移动的例句。辞典和语法书对方向补语的解释更是长篇累牍,日本学生学习时不仅难以记忆,而且使用起来也是错误频出。本文从中日对照的角度,归纳整理日本学生学习方向补语时的难点,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日本学生方向补语难点
方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几乎所有的汉语初级教材都会涉及。然而受篇幅所限,大多数教材一般只介绍方向补语的构成格式,并列出一些表示动作主体或对象移动的例句。汉语辞典和语法书中对方向补语的解释更是长篇累牍,即使将各方向补语的所有语义一一记住了,使用起来也是错误频出。对日本中学生来说要想熟练掌握这一用法并非易事。本文将从方向补语的各种用法着手,从中日对照的角度,对日本学生学习方向补语时的难点归纳整理,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将列举日本学生学习方向补语时的各项难点并说明原因。
难点一:日语和汉语在移动表现中的差别。
比如,日语中「歩く」所描述的状态,汉语却用“走进教室来”来表达。这个句子如果翻译成日语「教室に歩いて入ってくる」,就会显得十分生硬。
又如:“过”表示通过,除了“桥、隧道”等有明确界限区分的场合以外,还有在同一空间移动界限区分不明显的例子,如:
(1)飞机从空中飞过去了。[飛行機が空を飛んでいった]
这里若以说话人的视野为界限,通过的意义是可以解释得通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过”作为谓语动词出现在日常会话中的用法更容易记住。如:
(2)A:你过来![おいで]
B:我马上过去。[すぐ行きます]
方向补语“回”没有派生义,似乎不难理解。然而下例(3)中,行为的对象并非回到“原来的场所”,下例(4)也并非表示“同一物体的移动。”
(3)我让他一到目的地就给我拍回一封电报。(《汉语动词用法词典》269)
[私は彼に目的地に着いたらすぐに私に電報をくれるように言いつけた]
(4)一斤黄豆可以换回两斤豆腐。(《中国语补语例解》222)
[1斤の大豆は2斤の豆腐と交換できる]
这里的“回”已经不能译成“回来”,但可以解释为是中国人对“家”的概念的言语化。
着眼于动词和方向补语的意义关系,我们还发现了伴随主体移动的“跑进来”[駆け込んでくる]【同时型】、“买回来”[買って(それから)帰ってくる]【先后型】,以及“坐过来”[こちらに来て(それから)座る]、“坐进来”[(中に)入ってきて座る]等这样一些例子,动作的顺序和词语的先后顺序是相反的。这些用法只能解释为是汉语的习惯搭配,学生掌握起来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5)你再睡过来点儿(《中国语补语例解》428)
[もう少しこっちに来て寝なさい]
(6)站在排外的人赶快站回去(《中国语补语例解》554)
[列の外に立っている者はすぐに戻って立ちなさい(→並びなさい)]
(7)同学们先坐回去,有问题一会儿再讨论(《汉语动词用法词典》485)
[(生徒に向かって)みんな、ひとまず戻って座りなさい。問題があればしばらくしてから話し合おう]
日语中的「座る」,用汉语可以说“坐、坐下、坐下来”,相反“[立つ]”,则不能单独说“站”,要加上方向补语“起来”一起使用。这会使学习者产生不平衡感。此外,像“请进”中的“进”虽可以单独作为动词使用,但“可以进吗”却不合语法。这些都体现了方向补语学习的困难。
由此可见,没有中国人的思维和意识,要掌握“来、去”等方向补语的用法并非易事。
难点二:日语翻译中不出现的“来、去”
日语的复合动词翻译成汉语时,常常根据说话人的位置关系,在动词后加上“来、去”。如下例:
表示主体移动:
(8)滑り降りる:滑下来/滑下去
這い出る:爬出来/爬出去
駆け込む:跑进来/跑进去
表示对象移动:
(9)入れる:放进来/放进去7)
はがす:揭下来/揭下去
取り出す:拿出来
表示动作方向:
(10)(パソコンのキーを)押す:(把键)按下去/按下来
表示状态变化:
(11)a.出っ張る:凸出来
へこむ:凹下去/凹进去
b.正気を取り戻す:醒过来
気を失う:晕过去
在这样的表达中,要有意识地将反映说话人位置关系的“来、去”等词加在动词后面,这对于日本学习者是有难度的。
难点三:和认识有关的用法
“来、去”的基本意义分别是“靠近、远离”,日本学生常常弄不清楚应该使用哪一个。说话人基于对“出现、消失”的认识而产生差异,通过下列例句可以看出来。
(12)出现:拿出来[取り出す]、生下来[生まれる]、吐出来[吐き出す]
消失:咽下去[飲み込む]、叠进去[(内側に)折込む]、擦去[ふき取る]
(13)a.翻过来[表にする]―翻过去[裏にする]
b.凸出来[出っ張る]―凹进去[へこむ]
c.把舌头伸出来[舌を出す]―把舌头缩进去[舌を引っ込める]
另外有些词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如“嫁”,根据说话者的立场可以说“嫁进”或者“嫁出”,而“娶”则一般说“娶进”,不说“娶出”。“借”同时有“借进”、“借出”两个意思,根据“借”后面的“进”和“出”才可以判断出意义。“买”、“卖”这两个动词自身就能反映出所有权从卖(买)方到买(卖)方的移动,但习惯上要加上方向补语,如“买进来”、“卖出去”。
难点四:宾语的位置
在有方向补语的句子中,宾语的种类不同,所放的位置也不同。要明确说出其中的规则并不容易。一般的语法书都解释为处所宾语要放在“来/去”的前面,非处所宾语放在“来/去”的前后都可以。用“非处所宾语”这个概念来概括其他类宾语似乎并不十分准确。我们尝试用“可搬运(移动)和不可搬运(移动)”来给宾语分类。
不可搬运类(场所宾语也可归为这一类)→宾语放在“来/去”的前面。
走进教室来~*走进来教室
下起雨来了。
可搬运类→宾语在“来/去”的前后都可以
拿出一本书来~拿出来一本书
以上列举的是日本学生在学习方向补语时最难掌握的四项用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举大量例句让学生抓住每个方向补语的核心意义,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书或教科书中列举的所有意义,效果会更好。另外,让学生在理解例句意思的过程中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月华.语法研究和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杉村博文.汉语教学学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