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初期译介美术相关著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鲁迅初期译介美术相关著作研究

牛梓蓉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鲁迅文艺思想建立初期,站在美术的社会功用下思考国民的本质问题,无论是《摩罗诗力说》中“文章为美术之一”的提出,对诗人精神的赞颂,还是对蔡元培“美育”的支持,鲁迅力求以文艺改造国民性,对处在旧民主主义制度下国人给予精神的激励。

关键词:鲁迅;美术;美育

一、《摩罗诗力说》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弃医从文”以来发表的第一篇文艺性的文章,写于1907年。“摩罗派诗人”是指那些意在反抗社会、不受世人喜欢的诗人。鲁迅在文中分别介绍了八位“摩罗诗人”,行文语言慷慨激昂,站在反帝反封建的立场,追求诗人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奋力反抗精神,以鼓舞人心,将文艺治国的主题呈现于此。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的第三部分,讨论了美术的本质问题:“文章为美术之一”统一了文学与美术的涉及范围,区别于当时称之为“绘画”领域的美术概念,将流行语言运用在文章中,引入“美术”这一词汇,扩展了美术领域的范畴,思想上则表现出激昂的反抗精神,是鲁迅早期进化论思想和朴素辩证法的精神体现。

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之后,同年6月在《河南》杂志的第5号刊登了文章《科学史教篇》,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欧洲从希腊罗马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而鲁迅在行文中强调了“美术”的重要意义,将科学置于“艺文”、“美艺”之中,而“美术”则是这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讨论了科学与美术之关系:“所谓世界不直进,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伏万状,进退久之而达水裔,盖诚言哉。且此又不独知识与道德为然也,即科学与美艺之关系。”这里的“美艺”是鲁迅所提倡的“美术与文学”的共通体,鲁迅创造“美艺”一词与科学作对比介绍,自然科学与艺术精神并存,不容忽视在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历史在曲折中发展,“美艺”也随之跌宕起伏,一定时期美术的发展,也遵循着与之社会相同的规则,反映出美术的发展遵照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文末道鲁迅追求培养健全的人性态度,并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洛菲罗(拉斐尔),将“美术”视为培养人性的分支,可见得鲁迅在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对美术领域的关注度。

二、《域外小说集》

《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书中的所收入的作品大多由周作人翻译,鲁迅翻译的仅有《谩》、《默》和《四日》三篇,以及显克微支小说《镫台守》中的诗歌。鲁迅在翻译之外,还负责书籍的策划和编辑等工作,也正是鲁迅的对《域外小说集》封面设计,不自觉的流露出鲁迅的美术情怀。鲁迅在此之前曾倾力于《新生》的封面设计,可最终未能出版的,鲁迅将未完成的心愿实现于《域外小说集》,在绘画上都选择了人物抚琴的主题,以撩动人们内心世界,据周作人对鲁迅编辑工作的回忆:

他编辑自己的,更多是别人的稿件,抄写,编整,规定行款格式,找寻和描画封面图案,预备付印。最好的例子是《域外小说集》,字形和行款,纸张,从旧德文的文艺杂志上借用来的图案,许寿裳写的篆字题目,都很经过一番经营。

需要指出的是,周作人的回忆有些许误差,封面题目的不是许寿裳而是同与鲁迅留日的好友,画家陈师曾所写,封面用蓝色的罗纱纸精印,上端是一副长方形的德国素描图案画,描绘一位穿着希腊服饰的少女拂动着琴弦,背景中的朝阳散发万丈光芒,一只小鸟正飞向高空,图案的下端自右向左横向排列五个篆字:“或外小说亼”。在扉页的右上角印有两行字:《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会稽周氏兄弟纂译,第二册的封面、扉页的设计与第一册相同。古朴的文字与西方的图案相互搭配,整体设计肃穆典雅,体现鲁迅独到的艺术鉴赏力及非凡的设计才华。

在追求艺术之美的道路上,鲁迅努力做到极致,他不单是位翻译者,更是一位装帧设计的大家。第一册的“序言”之后,鲁迅附有五条“《域外小说集》略例”,其中第二条对书籍的装帧、版式设计予以说明:

装钉均从新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故虽翻阅数次绝无污染。前后篇首尾,各不相衔,他日能视其邦国古今之别,类聚成书。且纸之四周,皆极广博,故订定时亦不病隘陋。

从《摩罗诗力说》的发表到《域外小说集》的编译,鲁迅首先用科学的、理性的外国文化启发国民思想,再以文艺来修善国民本质,从摩罗诗人的精神来激发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斗志,逐步提升为改造国民性质的境界,“美术”作为鲁迅文艺思想的一部分,在改造国民性这一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思想,倡导反对迷信,将人们落后的思想转移到美术欣赏之上。鲁迅对此深表赞同,并配合蔡元培的“美育”,实施系列工作,5月在教育部的“夏期美术讲习会”上演讲《美术略论》,这是鲁迅在推行“美术”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而在1913年2月发表于北京《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1册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创下了里程碑的意义价值。

文章讨论了何为美术、美术之类别、美术之目的与致用、播布美术之方四个部分。首先鲁迅追溯了“美术”词汇来源,提出了美术的三要素:天物、思理和美化,为便于理解,同时从反面来说明什么不是美术。第二部分美术的类别,介绍了柏拉图与黑格尔的对艺术分类,将美术的类别层层细分:根据美术的可见可触性,分为形之美术与声之美术,门类划分上与当今有所差异,包括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众门类,更接近于今天所讲的“艺术”的范畴;其次根据美术的模仿与创造性,分为模拟美术和独造美术;还可以根据美术的实用性分为致用美术与非致用美术。第三个部分分析美术对于“主美者”“主用者”两方的不同目的,提出美术可以表见文化、辅翼道德、救援经济的三个功能。最后,鲁迅讨论了美术播布(传播)的方式,有建设、保存和研究三种,强调翻译和引进国外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对美术馆等陈列物品上也作有说明,比如美术馆要陈设旧时国有美术品,展览会则陈列私人藏品或美术家的新作品,这种安排参照当时国外的艺术品陈设,并一直沿用至今。

《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将“美术”这一外来词汇介绍于国人,系统的阐释了“美术”的类别、目的及功能,是对外来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为美术领域中打下建设性的根基,同时,在内容上呈现了“美术”与当今不同的领域范围,包括音乐、文章等,这些艺术门类统领鲁迅以文艺来激发民族的斗志,改造国民性质的思想,是类似于现在“艺术”的统称。除《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外,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7、9、10期上分别刊登了译文《艺术玩赏之教育》和《社会教育与趣味》,原作者是日本心理学专家上野阳一,同时还举办了“儿童艺术展览会”,1915年4月16日,鲁迅日记中记载:“寄周作人《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两本”,书中附录载有鲁迅改定的译文《儿童观念界之研究》和《儿童之绘画》。在关注儿童的美术教育问题,强调艺术的趣味性的同时,鲁迅还充分考虑儿童乃至成人的艺术思想,正如《艺术玩赏之教育》结论中提出的:“又上文所论,乃取幼儿之趣味,与既发达之成人趣味,两两比较而立言。”这是鲁迅早期艺术思想的阐释,也是响应蔡元培“美育”号召的理论展现。

参考文献

[1]王世家、止庵.鲁迅著译编年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顾钧.鲁迅翻译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心棋.鲁迅美术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