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分析沙宝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分析沙宝学

沙宝学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A组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后外侧;后内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191-01

临床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比较少见的骨科疾病,其骨折位置相对而言比较靠后,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坠落伤等,主要表现为胫骨平台后柱位移或者塌陷。根据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可以分为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1]。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后内侧入路治疗为常规方式,但相对而言手术视野比较小,暴露不充分,因而操作难度较大。基于此,为研究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笔者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的74例患者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共74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都经过X线与CT诊断,确诊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2]。其中,A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5.2±3.6)岁。其中包括内侧柱骨折15例,外侧柱骨折14例,后侧柱骨折8例。B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4.3±3.4)岁。其中包括内侧柱骨折15例,外侧柱骨折15例,后侧柱骨折7例。经比较,一般资料中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患者采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首先,患者选择俯卧体位,全身麻醉后,患者膝关节微屈,沿患者腘窝横纹内侧缘做切口,分离内部组织,牵引神经与血管到外侧,充分暴露患者的膝关节后内侧关节囊,然后纵向切口,暴露后内侧平台,然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复位治疗[2]。

A组患者采用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同样选择俯卧体位,全麻后做切口,深入切口,切开腘筋膜,牵拉周围组织神经,分离结缔组织,然后结扎动脉,同时剥离比目鱼肌,暴露腘肌,直至暴露后外侧平台,在后内侧与后外侧平台暴露后,复位患者坍塌的关节面,进行填充加压,固定钢板后缝合患者的切口,术后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与ROM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同时比较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和B组HSS评分、ROM关节活动度情况比较

A组:HSS评分为(87.3±5.8),ROM关节活动度为(115.5±3.7)°。

B组:HSS评分为(70.2±3.4),ROM关节活动度为(99.8±3.4)°。

两相比较,T值分别为15.4713、19.0050,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A组与B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

A组:骨折复位优25例,良11例,差1例,总优良36例,优良率为97.3%。

B组:骨折复位优18例,良13例,差6例,总优良31例,优良率为83.78%。经过治疗发现,在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中,A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χ2=3.9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一般发生于垂直暴力,当人体膝关节在屈曲状态下的时候,骤然受到垂直暴力的冲击,胫骨平台后柱很容易发生开裂、塌陷等。临床上,早期一般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但手术中,入路选择是关键。入路暴露中若视野不足,手术难度就会增大,同时还会引发创伤性炎症等情况,直接影响着患者手术后的膝关节屈伸能力[3]。传统方式主要选择后内侧入路,存在着一些不足,包括手术中若想要扩大暴露范围,有可能导致副韧带发生损伤,同时还影响复位。基于此,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者结合之后,手术视野明显扩大,同时对双侧固定还可以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此外,联合入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软组织的创伤比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合入路方式手术操作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医师具备较高的手术操作水平,同时还存在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的风险,需要医师谨慎操作。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严峻.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197-198.

[2]董胜利,张殿英,赵晓涛,等.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J].天津医药,2015,(10):1179-1182.

[3]王钧,尚晓强.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3):4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