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纳入30例。针对3组患者分别予以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A组)、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不同时点患者心率(HR)、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Ta相比A、C组明显更长(P<0.05)。C组Tb、Td相比A、B组更短,C组Te、Tg相比A、B组更长(P<0.05);C组患者T1~T3的MAP水平相比A、B组明显更低(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的HR水平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率相比A、B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明确且安全性相对更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当前膝关节镜术治疗临床常用一类麻醉处理方法,但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侧卧体位,患者往往较难以有效配合麻醉,且该方法对于麻醉师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实施的难度更大[1-2]。在近年来,随着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到发展,但临床关于股神经结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方法在膝关节镜手术当中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3]。该研究以探究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纳入30例。A组纳入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30.4±3.7)岁,患者使用术式包括半月板切除术11例、前后交叉韧带修复8例、关节腔内清理术6例以及关节内游离体摘除5例;B组纳入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30.8±3.9)岁,患者使用术式包括半月板切除术13例、前后交叉韧带修复7例、关节腔内清理术6例以及关节内游离体摘除4例;C组纳入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0.9±3.4)岁,患者使用术式包括半月板切除术12例、前后交叉韧带修复7例、关节腔内清理术6例以及关节内游离体摘除5例。研究经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审批。
1.2方法
针对3组患者分别予以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A组)、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C组)。A组:超声检查下定位股神经位置,沿该处插入导针,予以注射10ml浓度0.25%的罗哌卡因;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前将患肢垫高,选择髂后上棘约6cm位置进针,在腓肠肌开始收缩且穿刺针回针无血后,予以注射10ml浓度0.25%的罗哌卡因。B组:患者均行侧卧位,将患肢上抬、屈膝屈髋,选择髂棘连线和背部正中线的交点旁约4cm处进行扫描,定位腰丛神经进针,予以注射10ml浓度0.25%的罗哌卡因;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前将患肢垫高,选择髂后上棘约6cm位置进针,在腓肠肌开始收缩且穿刺针回针无血后,予以注射10ml浓度0.25%的罗哌卡因。C组:于L2~3硬膜外穿刺,注射5ml浓度0.75%的罗哌卡因,于注射后5min观察患者麻醉后反应,状态稳定则予以注射10ml同剂量罗哌卡因,控制麻醉平面低于T10。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不同时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持续时间包括Ta~Tg,分别表示麻醉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HR与MAP监测时点包括T0~T3,分别为麻醉前、麻醉15min、麻醉30min、麻醉60min。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麻醉持续时间,不同时点HR、MAP均以(均值±标准差值)描述,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各组不良反应率对比行x2值检验。并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对比
B组Ta相比A、C组明显更长(P<0.05)。C组Tb、Td相比A、B组更短,C组Te、Tg相比A、B组更长(P<0.05)。见下表1。
表1各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对比
2.3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情况对比
A组麻醉后1例发生心动过缓1例、2例止血带疼痛,不良反应率10.00%;B组患者麻醉后1例发生心动过缓1例、1例止血带疼痛,不良反应率6.67%;C组患者麻醉后3例发生心动过缓1例、3例止血带疼痛、5例低血压,不良反应率23.33%。C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率相比A、B组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作为膝关节镜术治疗中常用一类麻醉方式,此类方法的麻醉效果相对理想,但由于椎管内麻醉可能对交感神经造成影响,且易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该方法存在有一定的手术风险[4-5]。相比之下,选择性阻滞患者下肢外周神经能达到较好的患侧下肢神经组织目的,同时还可降低对患者的体液循环影响,该麻醉方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研究针对3组患者分别予以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A组)、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C组),结果提示,B组Ta相比A、C组明显更长;C组Tb、Td相比A、B组更短,C组Te、Tg相比A、B组更长;C组患者T1~T3的MAP水平相比A、B组明显更低;且C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率相比A、B组明显更高,研究结果说明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以及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理想,且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远离患者腹腔内脏器官,可减小术中的操作难度,该方法的安全性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明确且安全性相对更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舒.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84.
[2]王育东.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2):25-27.
[3]梁健华,何仲贤,董静毅,杨僖,符方泳,程平瑞.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21):3493-3495.
[4]卢仑,张冯江,高肖波,蔡创.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2):387-389.
[5]孔宪刚,李成文,侯代亮.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4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