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车头教学点,312000)
摘要:混龄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幼儿具有多重身份,并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身处于复杂关系环境中的孩子,可以是同龄人的玩伴,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甚至可以是其他幼儿的老师。这种多重身份将会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对其心理构成巨大冲击。
关键词:区域活动;混龄教育;交往能力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社会性发展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我在幼儿园发现,可能是独生子女或者父母的溺爱,现在的好多幼儿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性方面问题。如任性、依赖、胆小、自私、孤僻、独立性差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呢?通过实践,我们觉得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混龄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与其他模式下的混龄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关注不同幼儿有所差异的发展需要。
混龄教育的一个深层价值就是人文性即关注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混龄教育留给幼儿更多自理的机会,不同年龄的幼儿互相帮助,进行多角度的情感交流,逐渐学会相互关怀、相互学习、相互体谅与相互给与。在活动的设置上,教师需要进行有层次性的安排,为幼儿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既可以单独或与同龄伙伴完成,也可以选择与异龄伙伴合作完成。
(二)以满足集体幼儿需要为基础,为混龄教育建立整体教学体系
区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入同一个区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一起体验、共同学习、互相作用。在这一组织形式下的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区域主题选择、材料投放、现场指导时不仅照顾幼儿个体特点,还要顾及整个进行混龄活动的幼儿群体,要将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将区域活动中的混龄幼儿群体割裂开来看待。
(三)通过幼儿间的异龄互动培养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在交往过程中,年长的幼儿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经验,还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会被年幼者模仿,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确的榜样示范。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
二、如何有效开展混龄幼儿区域活动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形式的出现具有很深的意义。混龄区域活动因其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动态性、隐蔽性、个别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瞩目与关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等比普通的区域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如何有效地开展魂灵幼儿区域活动呢?
(一)创设科学互动的区域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混龄区域环境的布置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比如说小超市,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商量柜台的摆放、商品的种类、商品的收集、商品的价格等等,教师在过程中作适当的指导和提点。通过自己的参与,幼儿会更加愿意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当年龄小的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以主人翁的立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能充分地与材料对话,促使幼儿充分地发展自己,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认识自己与他人长处,像一面镜子,使幼儿更和谐发展自己。
(二)科学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对话
材料是顺利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是教师指导幼儿的一个媒介和方式。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影响材料投放的关键因素。同样投放方式和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作用差别很大。小班幼儿对于高结构的材料的使用频率高,而大班幼儿低,因此,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在各区配置适合大、中、小班各个年龄段的、数量相当的操作材料。明确个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材料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关注更需要关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混龄区域中的体现
结合幼儿社会学习的要点,进行区域混龄活动。
(一)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优化幼儿互动质量,促进大带小互动的动力。
在幼儿进去社会性区域活动中时,大班幼儿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熟练的穿插于银行、超市、医院等等,而小班幼儿在潜意识里有畏惧情绪,不自觉地退出了游戏,而处于游离状态。
(二)在混龄建构活动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增进交往能力。
自律是一种自觉自主负责的行为,体现一种主体性。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儿童会出于自尊活保护良好形象的需要而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
(三)在混龄社会性区域活动中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地发现其他幼儿的想法,并且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渴望和意见。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
(四)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同伴交往,促进社会性发展。
大小班幼儿共同参与角色游戏,理解角色的不同行为特点。幼儿在自由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也要求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充分交往,能有效地发展大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教师参与教师要积极参与混龄活动中去,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意愿。适时、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协调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不可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
游戏后开展的评价活动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教师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混龄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当代学前教育的人文性缺失[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2]张杰,王美芳.浅谈混龄幼儿园教育的特点[J].当代学前教育,2007(4)
[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彩萍(1972年2月—),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柯桥区稽东镇车头教学点幼儿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混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