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在山地城镇绿道建设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历史文化在山地城镇绿道建设中的重要性

邓辉

身份证号码:43042419910122****

摘要:结合以往的研究及现代城镇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来看,历史文化型绿道主要是把区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建筑通过线型空间进行串联,将以往淹没在城市或乡镇里的历史文化遗迹凸显出来。在进行历史文化空间整理和系统展示的同时,实现大众通过绿色出游而亲近自然、亲近地方历史及民族文化的游憩休闲方式。

关键词:历史文化;山地城镇绿道;建设;重要性

1工程概述

本文选取的案例研究对象——某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蕴育于山水之间,形成了该地区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的相得益彰。然而,由于各文化景观布局分散,绿色廊道的连通性差,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得不到系统性的保护和展示。通过对该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的探讨以点带面,将为该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提供新的方法视角。

2山地城镇绿道的概念

山地城镇绿道从狭义上理解就是位于山地城镇中的绿道;广义上讲是一种在山地城镇中,依靠各种山地城镇天然和人工的要素形成的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同时也是山地城镇中的一种绿色交通廊道,其空间布局受天然资源和地形影响大。

由于在山地城镇中,受到复杂的地形条件的限制,自然开放空间如陡崖、河流、冲沟等分割,城镇自然发展中分区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在城镇的开放空间形态中,线形空间的比重较大,而且线形空间往往是顺应山势的起伏,表现为一种灵活自由的分形特征。由于地形起伏存在高差,在山地城镇上下、高低之间的车行道路竖向连结较弱,联系上下半城之间的人行梯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线形要素。

3历史文化型绿道的作用

(1)绿道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

绿道的连续性、连贯性和整体性使得历史文化的印迹凸显出来,也使开敞空间的可达性提高。这就要求绿道要逐步提升其综合服务功能。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绿道必然拓展为绿色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型绿道规划由此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山地城镇特别是地方乡镇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地矛盾突出,开敞空间可达性较低。与其山地景观资源的优势相比,山地城镇基础设施欠缺。通过绿道建设带动景观资源限度开发,其廊道的连接性和可达性将城市的发展活力注入地方乡镇;同时,乡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气息也将通过廊道与城市相融。

(2)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化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中,经历了从点到面再到线性廊道的保护过程。到目前,点上的单个遗产的保护和面上的某一历史城镇或街区的保护仍占主要地位。随着学科的发展,“区域视野的综合研究是必然的趋势”这使得区域化、网络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的新领域。将绿道理念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形成线性的文化廊道,以线连接分散的点和面,将有助于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域网络化。同时,不少学者都设想过把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型绿道及其网络建设即是一种遗产关系的区域拟合方法,其拟合有线状拟合、放射状拟合和网状拟合等模式。该城市山地城镇历史文化空间在区域内的分布大体上也具有中心辐射状、网络状、串珠状等结构形式,因而以区域的空间生态结构为基础,建设历史文化型绿道与该城市山地城镇的遗产保护策略相符。

(3)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能够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利用

历史文化型绿道由于结合了大众徒步旅行和自行车出游的需要,同时将文化空间纳入线路之中,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特定的自然和文化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绿道连接的线路沿线和各文化节点(包括民族乡镇),将会在此机遇下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挖掘包括民俗文化节庆在内的各种旅游活动。由于历史文化空间得到有效的展示和互动,城市文化特色也将得到强化和凸显。该城市山地城镇优美丰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吸引人们前往旅游的独特魅力,其游憩功能非常突出。通过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串联历史文化特色区,将使大众在游憩休闲中亲近地方历史及少数民族文化,使该城市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好的展示。

(4)绿道建设使历史文化保护与区域发展共融共进

目前,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呈现出“活化”的趋势,文化遗产融入到当代生活,表现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联系。历史文化型绿道深入到社区和人们的文化生活,势必促进当地对文化建设及相关服务设施的投入,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推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绿道建设整体架构了开敞空间中历史文化教育课堂的脉络,同时将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时代精神融入其中,这将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时代发展共融共进。该城市在区域层面探讨与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相结合的绿道外延建设,即是考虑到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

4该地区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构想

4.1侧重历史文化景观再现的中心城区绿道建设

山城相间,山水相依,“山—水—城”有机交融的城市景观格局是该城市最主要的景观特色。该城市主城区主要绿道包括滨江绿带、沿临河绿带等。滨江绿带是该城市景观最集中的体现,利用城市滨江特色,结合该城区防洪护岸工程,重点在沿江大道滨江沿岸进行历史文化景观再现规划。鉴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考虑,该城市滨江绿带需结合“绿道”理念进行整体规划,为连接所辖县市、乡镇在内的地域绿道网的构建做好准备。在沿江廊道区域内建设主题园。由于该城区的地域文化景观稀缺,可以在城区沿江廊道范围内选择性地规划建设巴楚文化园、土家风情园、抗战主题公园、名人文化园及诗词文化园等。以沿江绿道为主线,打造入城水系、山体文化景观长廊。目前,该城区呈现出“一源一带两屏、三楔八廊”的城市发展生态安全格局。以沿江绿道为主线,入城的绿道规划可以利用该城区天然河道和山体绿楔,顺应主导风向布局城市与社区的绿道网络;同时结合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沿绿廊布置相关基础设施,形成文化景观长廊,以此增强沿江绿道与城市内部区域的联系。对于自然山体,要规划控制靠近山脚的建筑以低、多层为主,以保证视线和通风廊道的畅通。

4.2立足历史文化空间整理及连通的绿道网构建

(1)结合现有旅游线路,建设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据调查了解,该城市目前有多支自行车队周末结伴出游,从该市区出发,一路骑游到周边乡镇景点。因此,在旅游交通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绿道网络,将使慢行一族拥有更便捷的品味之旅。突出历史文化空间整理的路线可以以城区为中心,建设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环线。

(2)结合区域内水系廊道,建设水上游绿道。结合水上旅游和通勤需要,该市将开辟四条水上巴士线路。在该线路建设中,可以将市域内的文化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相对集中串联在一条巴士线路上,使水上线路的主题更鲜明。

(3)整合以上绿道建设路径探讨,勾勒出该地域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城市山区有山地城镇自身的地理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该地区的绿道建设探索中发现,当地主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大部分已在旅游线路的连接之中,部分旅游线路与自然廊道的走向也有天然的契合。从区域范围来看,该城市生态文化圈的确立更进一步加强了该地区的联系和合作。山地城镇绿道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结合城镇特色和社会发展建设历史文化型绿道,将使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婷.山地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李桂媛,余菲菲.山地乡镇旅游发展研究:中国“达沃斯”野三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14

[3]余菲菲,安童,张潇.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景观特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