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情境构建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中学地理情境构建教学初探

周刚刚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55100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构建的方式,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列出一些合理的举措。

关键词:中学地理情境构建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引起学生有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地理课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课堂缺乏生气。地理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中学地理情境构建教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感受地理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活力,有利于高效教学实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挥地理教学情境构建的作用,需要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前行,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吸引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轻松获取、理解地理知识。

一、灵活运用生活情境引发求知欲

地理知识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巧用生活化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概念性、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以熟知的生活场景为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的积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地理资源条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激活想象力,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西北地区的著名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案例: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表植被稀少,晴朗的天气较多,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差决定了当地人们的穿衣习惯。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诠释地理知识,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地理就在生活中。

二、实验模拟地理情境再现,助力知识的深入剖析

有些地理知识在时间尺度或空间尺度上跨越较大,脱离日常生活实际,但知识又显得抽象晦涩,教师即可创设实验情境,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展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简单的设备,严谨的操作流程,生动的实验,让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活泼。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通过演示、参与让学生体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有力地改变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例如,在讲述热力环流的原理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操作来帮助解析:在一个玻璃缸内,两端分别放置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用塑料膜封好,然后,在冰块盆上端戳个孔,点燃一支香烟,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分析形成原因,进而得出冷热不均引发热力环流的结论。实验中学生亲自参与,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形成了合作意识,提升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让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媒体设备已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景观图、示意图、数据图表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出来,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观察、阅读以及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带来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部分内容,宏观抽象,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真实的星空图像,天体运动的动画模拟,让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不再枯燥乏味,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地震”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时的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学生就会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会用心听讲,积极讨论,这样既掌握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一些地震来时的预防措施和自救自护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合理利用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情境教学灵活性强,形式多样,教师在运用时要因“课”制宜,结合学生实际,打造科学、实效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