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2015年热播网络IP改编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仍然没有逃脱固有的刻板印象;“被看”者地位仍为主流;男权意识的垄断仍然存在,男权中心主义得到了强化。同时,拒绝“第二性”地位的形象、近乎男子形象的女性角色得到塑造,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较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对现代女性有积极引导作用。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
一、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的热播
IP即“知识产权”,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首字母缩写。今年拥有超高人气的IP《花千骨》,以200多亿的网络播放量成就2015年收视神话。国内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以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开端,2011年《甄嬛传》、《失恋33天》等影视剧的热播,掀起了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热潮,之后不断有高收视、高票房影视剧呈于荧幕。2015年《何以笙箫默》、《花千骨》、《栀子花开》、《盗墓笔记》、《琅琊榜》、《芈月传》等影视剧,引发全民追剧狂潮的同时,其同步开发的文学、影视、游戏以及下游衍生品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产业价值,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越炒越热。
二、文本分析
本文将以2015年热播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万物生长》、《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为分析文本,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1.仍然没有逃脱固有的刻板印象。楚怀王身怀异味,常人一旦接近便难以忍受,而以南后郑袖为代表的嫔妃却姿色艳美。大王多次质问郑袖她对体味的感受,郑袖均以气味“让她情不得已”等极富有性引诱的话语回答,而这又直中楚怀王的心意,这都是郑袖为了取悦大王、巩固自己在大王心中地位的手段而已。
2.“被看”者地位仍为主流。在《万物生长》和《芈月传》中,对女性的镜头多于男性,特写镜头集中在几个女主角身上,比如柳青、芈月,女性只不过是“被看”的对象,是男性话语主导下的男性欣赏,并且“被看”得到了强化。《万物生长》中柳青是一位医疗仪器代理,装扮性感,风情万种,她着力地为“他者”打造尽可能性感的自己,比如马处长、性交易者、秋水。柳青的“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他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都无法安宁”,再一次说明了柳青所展现的风情万种只是为了满足包括影片的男编剧在内“他者”的视觉愉悦。
3.男权中心主义得到了强化。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男权主义主导,处处把女性束缚在男权之下。在皇宫里,男权主义集中的表现为皇权主义:皇帝是后宫唯一具有男性生殖器的男人,掌握话语权的始终是皇帝;女性不过是用来满足自己观赏和性欲的对象,始终处于等待男性拯救的位置。在《芈月传》的后宫情节中,女性不择手段、处心积虑只是为了得到皇帝的注意、宠幸,当她们遇到困难时,也由男性,或皇帝,或其他男性救之于苦海。
花千骨的成功逆袭是白子画、异朽君、孟玄朗和杀阡陌等众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男性的帮助。虽然花千骨在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男性—白子画,而自己终被白子画深深伤害化为“妖神”。《万物生长》中柳青潜意识里将自己位于男性“第一性”地位之下,主动接受自身“第二性”的地位。在与马处长的关系中,柳青“被二奶”,她一直都是被动地等待对方的垂青,一直扮演着受害者和被拯救者的角色,而这些伤害和拯救却都来自于男性世界。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女性最终还是要屈服于父权社会,在这种叙事和形象塑造过程中,男性中心主义得到了强化。
三、较进步的女性主义有所体现
1.拒绝“第二性”地位的形象得到塑造。《万物生长》中的白露不施粉黛、不太爱笑,既不温柔,也不性感,说话直来直去,性格雷厉风行,可以说她不是传统社会和男人所期望的女性形象。白露有主见,掌握着恋爱的“主导权”,当感觉“不务正业”、不可靠的秋水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时候,果断选择与秋水分手,选择华清男。《芈月传》中芈月母子被送往燕国当质子的途中再遇义渠君的人马,义渠君挽留芈月留下做他的女人之时,芈月对义渠王“你想要什么”的回答是“我自己的命,我想自己做主”“我芈月前半生都靠在男人身上,这剩下的日子不靠也罢。”白露和芈月这种拒绝“第二性”地位的形象与同剧中的柳青和芈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点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二者对自身女性主体意识的颠覆与超越。
2.近乎男子形象的女性角色塑造。《琅琊榜》中的霓凰郡主,因其父战死沙场而弟幼,而亲临沙场、驻守边疆。她巾帼不让须眉,有胆量,有智慧,有魄力。《芈月传》不仅仅是一部后宫剧,更是一部励志剧。与其他宫中女性不同,芈月拥有美貌又富于胆识,有智慧、能吃苦的芈月得到了现实中观众的认可和欣赏。从自学《孙子兵法》、到四方馆投注、劝说张仪、游说义渠王等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乎于男性形象的女性角色。秦武王举鼎而亡之后,芈月不断向男权中心社会发出挑战,继而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后。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法)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李东《当代影视文化的“男性话语”批判》.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