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

袁丁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体育是普通高校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习惯与能力,通过体育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精神。体育学习力是大学生学好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核心素养。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而单个学科的学习力的研究,尤其是体育学习力的研究却很稀少,本文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定义、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同仁的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路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学习力;构成要素;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

1、学习力定义

学习力又称学力,自上后半期以来,美、日等国对“学习力”的定义及建构就已开展了大量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学习力”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各有不同。“学习力”一词最早源自于美国人福瑞斯特,而此时的“学习力”只应用于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很快,随着知识的扩展与传播,“学习力”一词就被教育界引用,多数学者均认同“学习力”相比“学习能力”更能概括学习者或者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尤其以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为代表也开始对学习力的定义各抒己见,如广义与侠义学习力的理论,学习力的原发层、内化层和外化成层的结构说等[1]。然而,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学,都认为学习力是能促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得心应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并能很好的实际运用的一种综合型素养。基于此共性,笔者对学习力定义为:学习力是指学习者为把目标内容学好并能灵活运用所需的所有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的集合。这是一个综合素养,而不仅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

2、体育学习力定义

根据学习力是学习者为把目标内容学好并能灵活运用所需的所有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的集合这样的定义,我们便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体育学习力的定义。前者定义中的“目标内容”包罗万象,既可以是学校的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各门课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烹饪、清洁、整理归纳等技巧、技能,也可以是社交中的礼貌礼仪、接人待物等为人处事之道……。只要是你想通过学习来掌握的系统知识或技能,都可以称之为学习者的“目标内容”。从体育学习力这一名词来看,我们便能很直观的明白“目标内容”就是体育知识、技能,因此,体育学习力可定义为:学习者为把体育知识、技能及其他体育能力学好并能灵活运用和表现所需的所有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的集合。

3、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1)内在的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指促使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其具体因素包含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毅力等等。动力系统很好理解,学习的动力就好比发动机的燃油,无论是学什么,如果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主观意愿上的亲近感、好奇心和探知欲,就没有动力去学习,学习者缺乏动力则不能正常进行学习工作,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不理想。要使学习者能够主动、深入和饶有兴趣的去学习目标知识、技能并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学习者拥有不竭的动力,而激发学生的这一动力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界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被迫式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学分、学业学位证书,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也源自于为了获得学分、证书以及来自学校或家长或社会的压力。这样的学习动力与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想深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原动力比起来在“马力”和“持久力”上就大相径庭。

(2)外在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指进行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能力,包括用脑的能力和用身体的能力,而体育的学习需要大脑和身体的密切配合。用脑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认知力、思维力、记忆力、动作表象力、元认知力、策略(学习策略与练习策略)力等等,这些与学习一般学科所需相差无几,不过这里特别提出了练习策略,体育动作技能的掌握少不了练习,练习策略是指对体育技术动作练习所采取的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与方法、练习的监控与反馈等一系列的策略的总称,这与《运动技能学习探索》里提到的学习策略的构成相似[2]。身体的能力是体育学习中另一重要能力,下面笔者将着重分析体育学习力中的身体运用能力。体育学习中,身体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技术动作部分,根据体育技术动作学习过程的特点,笔者以学习者的视角将此过程分为观察¬—模仿—改错—重复练习四个阶段,而身体的运用则从模仿开始。

模仿指学习者对技术动作进行复制的过程。从这一阶段开始到之后几个阶段都涉及到身体的运用,身体的运用能力与模仿和练习的效果息息相关,具体包括①一般身体素质②动作时空感③技术动作储备④身体协调能力。一般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动作时空感指对技术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把握能力,是精准地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能力。技术动作储备指学生对各类技术动作的储备量,往往贮备量多的人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能够联想到自己以前掌握的与新动作有类似或有关联的动作,进而有助于掌握新动作。身体协调能力是完成复杂多变的技术动作的核心能力,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中指出,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器官、不同部位协同配合完成动作技术的能力,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取决于协调程度,协调程度取决于神经系统对目标肌肉合理精细的支配[3]。以上四种身体的能力在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后三个阶段—模仿、改错、反复练习阶段都是需要时刻调动并可以通过练习有所加强的。

二、大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培养途径

1、开设学习力课程

学习力是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体系,也是进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只有拥有了相应的学习力,学生才能在脱离校园环境后仍能主动学习以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这才是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才是“授人以渔”。高校开设学习力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力理念、理解学习力含义与构成和发展其学习力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建议高校在课程变革研究过程中能加设一门关于学习力培养的课程。

体育学习力作为学科学习力可看作是学习力的一个分支,在开设的学习力课程中应将各课程学习力分别介绍并着重讲解其差异。体育学习力最重要且不同于其他的部分当属操作系统中的技术动作的练习策略和身体能力。对于非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体育学习力课程是培养其健康体育、终身体育观极其重要的课程内容,对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体育学习力更是需要单独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学习,这对于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的教学研究、训练研究、技术研究等能力可起到不给替代的作用。

2、变革体育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式。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策略、可调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在掌握了一定体育学习力后,对技术动作进行剖析,结合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在同学之间的互相监控和反馈中纠错与提高,学得快的同学指导学得慢的同学,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教师一旁监控与指导下完成的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在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体育学习力,提升学习效果[4]。

3、变革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水平,也能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现行的体育课程的评价结构一般为考勤+课堂表现+期末考核(一般是运动成绩考核),这种考核模式对于运动能力强的人来说往往不用怎么练也很容易取得优秀,这样一来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差、学习很努力很用心,可运动成绩始终无法达标的学生就会有失公平,并且不能很好的反映和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因此,为了使体育课程评价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力水平,应改为以测量体育学习力水平为主、运动成绩为辅的形式。以下为变革措施:

(1)运动成绩评分变革

将运动成绩以固定的及格、优秀线评分变为以进步幅度为依据进行评分。传统的体育课程运动成绩一般会分为及格线、优秀和满分线,以跳远为例,男子跳远的及格、满分线分别是5m、6.5m,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怎么也不能跳到及格线,这样一来,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导致学习起来没什么动力,进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但如果学生被告知这些及格线不是评价你们成绩的标准,而进步幅度才是给你们打分的依据,比如跳远项目整个课程学习下来,成绩进步30cm,就能给你80分,那么,那些运动能力很差的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大大增加,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去学去练。当然初始成绩越好其进步空间越小,评价细也需要详细考究。以进步幅度为评价依据可以兼顾所有学生,比固定的及格线更能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育学习力水平考核

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力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习力构成要素,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内容。通过考核可以反应学生体育学习力水平,并能预测在下一个或未来的其他体育项目学习中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太胜.大学生学科学习力及其生成和发展的教育范式[J].辽宁:辽宁教育研究,2007(8):58.

[2]张绍礼等.运动技能学习探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绍礼等.运动技能学习探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