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黄学奇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417502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动力髋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n=40)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加快病程,促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具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骨科创伤领域髋部损伤类型中,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发生率居较高水平,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社会渐趋步入老龄化,加之高能量创伤因素增多,此类创伤发生几率呈上升趋势[1]。手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可有效规避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有较高并发症率的不足,但如何选择手术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4.3)岁;右侧27例,左侧13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伤16例,跌倒摔伤10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4岁,平均(73.8±4.2)岁;右侧28例,左侧1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15例,跌倒摔伤12例。两组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病例应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固定方案治疗。受术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硬腰联合麻醉,切口于髋关节外侧大转子处选择,分离至受伤部位暴露,依据拍片结果完成牵引复位操作,取定位器予以安放,导针由定位器作指引,准确穿入,达股骨颈中心处,动力髋螺纹钉沿导针放置,取套筒钢板于股骨外侧放置,以对股骨粗隆复位固定。

1.2.2观察组

本组病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案。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协助受术者取仰卧体位,垫高臀部15°-20°,依据X线片检查结果,在C臂X线机下,对骨折行牵引外展等系列操作,以获取理想复位。后以股大粗隆为顶点取一纵行手术切口,长度约8-16cm,将皮肤和阔筋膜依次准确切开,对股外侧肌实施锐性分离操作,使股骨粗隆部得以有效显露,依据需要,可自股骨粗隆下,对股外侧肌行锐性剥离操作,以将骨折端充分暴露;沿股骨大粗隆前方肌层,行潜行剥离,将股骨颈基底、股骨断端位置有效暴露,对骨折情况掌握,血肿和软组织需适当予以清除,同时,加强对骨折区血运的保护。对粗隆部冠状面呈劈裂显示的骨折,可先行复位处理,再用皮质骨或松质骨螺钉予以固定;针对股骨干大骨块骨折病例,需先用钢丝对骨块行捆扎处理,将骨折有效复位并对合,促多部分骨折呈一整体。因钢板与近端锁定加压螺钉已有固定的方向,故在安放锁定钢板时,2枚主钉放置位置需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放置位置相同,即在股骨颈中线下、中线处各放置1枚,且均需向内下方向倾斜,以达到理想的对股骨颈内侧进行固定的效果。在条件许可下,可对股骨小粗隆行固定处理,针对高龄存在股质疏松的骨折患者进行处理时,可不行复位固定操作,对解剖复位不强求。若术中检出骨缺损较明显者,可采用取自体髂骨予以植骨处理的方式。术后常规抗感染,防范血栓形成,术后2周鼓励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踝关节功能锻炼,2-3个月可离床扶双拐完全负重活动。

1.3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2)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100分,优:分值≧90分;良:分值范围为80-89分;中:分值范围为70-79分;差:分值<70分。(3)对比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行t检验,髋关节优良率、并发症率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术情况

观察组骨折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注:*P<0.05。

2.3并发症率

观察组骨折病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率为2.5%;对照组内固定松动2例,泌尿道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率为17.5%,具统计差异(P<0.05)。

3讨论

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治疗,是通过持续性对骨折部位动态加压的方式,加快骨折断面愈合,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易有骨折旋转移位的情况发生。而针对此类型病例,应用更为稳固的手术方案治疗,意义更为显著[2]。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案,在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出血量、要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方面,状况均优于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对照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优势进行分析,其是以股骨近端解剖形状作参考设计而成,在骨折复位后,可与骨面理想贴服,由置入的钢板作支撑点,获得稳定的骨折固定[3-4]。其特点包括:(1)锁定加压钢板与粗隆骨面属点状接触,使骨界面产生的应力作用明显减小,进而对骨膜处血运发挥了有效的保护作用;(2)锁定镙钉所具有的独特成角稳定性能,可有效将其所承受的应力向各个组件有效分散,并可对股骨头颈发挥牢固固定作用,避免在应力下出现复位丢失的情况。3个孔在近端呈三角形,可对具三维立体效果的稳定性进行提供,抗剪切和防旋效果理想,故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较为适用;(3)锁定钢板在应用时无需预弯,充当内固定中的外固定架作用,不要求完全吻合骨面,进而防范了钢板疲劳断裂情况的发生。故术中无需对过多的骨膜剥离,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操作风险。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42.5%(P<0.05)。表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与微创原则符合,可达生物学固定,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打下了良好基础,使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加快病程,促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具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良志.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12):2015-2017.

[2]赵湘军,段洪凯,王洪伟,等.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0):1025-1028.

[3]赵洪普,徐秋玉,曾勉东,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近端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0):793.

[4]修海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