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凤娟1陈丽2蔡晶晶1
(1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510220;2中山市东升医院528414)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MDRPA)产出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3种主要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产出状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结果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MDRPA31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30.6%(55/180),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占18.9%(34/180),产AmpC酶的占12.8%(23/18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5.0%(9/180);药敏试验中,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L-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产酶菌较不产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本院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MDRPA产β-内酰胺酶率明显高于NMDRPA;产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MDRPA都有较高程度的耐药。
【关键词】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038-0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是下呼吸道感染、ICU感染的首要病原菌,而且可造成一定程度的院内感染流行。我国全国性监测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9年,PA在所有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排第1位[1,2]。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的耐药机制[3]。为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MDRPA产出率以及其耐药特点,该文对临床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3种主要β-内酰胺酶的检测,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菌株2011年7月-2011年12月从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80株。
1.1.2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阴沟肠杆菌29M、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1.3仪器与试剂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仪及相应的卡条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
1.1.4药敏纸片及培养基M-H琼脂由江门市凯林有限公司提供。三维试验用药品邻氯西林(CLO)、三唑巴坦钠(TZB),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菌株分离鉴定与药敏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用VITEK-2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与药敏,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判定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MDRPA)。
1.2.2金属β-内酰胺酶(MBL)检测参考文献[4]操作,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2.3AmpC酶表型筛选与确认试验:按三维试验方法[5]进行。
1.2.4ESBLs表型筛选与确认试验:根据NCCLS规则,采用ESBLs检测的初筛及确证试验。
1.2.5统计学分析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2结果
2.1180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与构成共检出产β-内酰胺酶菌55株,具体检出情况见表1。
表1180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情况
2.2产酶茵与不产酶茵抗生素敏感性详见表2。
表2产酶菌与不产酶菌药敏结果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β-1actamases,BLA),其中最常见的β-内酰胺酶主要是金属β-内酰胺酶、AmpC酶和ESBLs[6]。细菌产生金属酶后会对绝大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耐药[7]。AmpC酶主要由染色体介导,是一种诱导酶,通常情况下其表达水平很低,不表现耐药,但经诱导及突变激活后,酶水平迅速增加,引起对多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它能有效水解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但对酶抑制剂稳定,对碳青酶烯类、第4代头孢菌素敏感[8]。ESBLs可有效水解3代头孢菌素,部分可水解4代头孢菌素,但对碳青酶烯类、头霉素和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目前这些由质粒介导的产酶菌的不断增多,可使敏感菌通过接合获得耐药基因,造成细菌耐药性的播散[6]。
本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B-内酰胺酶的产酶率处于较高水平,达30.6%(55/180),尤其是金属酶占其中的61.8%(34/55),且出现了同时产金属酶和AmpC酶以及同时产金属酶和ESBLs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这些酶使抗感染治疗中可选择的抗生素大大减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我们的结果也显示了这点,产酶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如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美洛培南等的敏感率较不产酶菌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在55株产酶菌中,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亚安培南和头孢吡肟外,产酶菌的敏感率均低于50.0%,其中对头孢噻肟、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这4种抗生素没有1个菌株是敏感的;但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产酶菌的抗感治疗来说仍是较好的选择,其敏感率分别为89.1%和74.5%。对于非产酶菌,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L-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其敏感率均在80.0%以上。
总的来说,从该文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中,应注意β-内酰胺酶的检测,尤其应该注意产2种以上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检测,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不能盲目用药,否则容易导致MDRPA产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切断多阶段重耐药菌株的水平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05):325.
[2]孙景勇,倪语星,汪复,等.2007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3):192.
[3]曹彬,王辉,朱元珏,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31.
[4]吕火祥,孙明洪,刘建栋,等.协同法过筛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5(4):232-233.
[5]张永标,张扣兴,唐英春,等.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检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220-222.
[6]曹盂淑,徐元宏,胡杰贵.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索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90-94.
[7]BAHARGUI,MAZZARIOLANNARITA,KONCANRAFFAELLAeta1.DetectionofVIM-5metano-[beta]-laetamaseinPseadomonas,aeruginasaclinicalisolatefromTurkey[J].JAntimicrobChemother,2004,54(1):282-283.
[8]张丁丁,范昕建,雷秉钧,等.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产AmpC酶的耐药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2,18(12):1291-1293.
[9]崔红利,陈东风.氨曲南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13):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