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业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734300
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很多,办校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校报这个阵地,可以把好的思想、好的观点、好的学习方法传播出去,对学校的工作和学生成长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的校报是文学性质的,主要发表或转载文学类作品,探讨文学类问题、动态,向读者介绍文学知识以及写作知识,提高读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校报是一块肥沃的文艺园地。教师在报上发表作品,既可以展示才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又可以给学生作示范;同学们在校报上发表作品,可以产生成就感,提高写作兴趣。
初中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单调重复的课堂学习会使他们厌烦,空闲时间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散文小说,投投稿,读读报,既丰富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又调整了心情,益处多多。
学校作文教学一般按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作文评讲的模式进行。多年来,尽管教师们作了许多改革,但变来变去,大致还是老调新弹。我们办文学报就是想打破作文教学的沉闷局面,给教师、学生发表作品,进行写作交流搭建一个平台,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喜欢写作的人有了新的希望,师生的好作品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使更多的人受益。
为了办好校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我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首先,顺应学校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势,成立起写作兴趣小组。我校有三十多个教学班,我和语文教研组负责人商量后决定每个班吸纳三名写作爱好者作为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在小组成立大会上,我请写作功底较深厚的老师作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的报告,宣布了成员的义务和权利,要求每个成员定期为报纸投稿。很快,一份份稿件来到投稿邮箱。经过耐心细致的修改、筛选、排版,第一期文学报电子版完成了。为慎重起见,我先后请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审阅了报纸内容,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对电子版报纸进行了完善之后,第一期纸板《湖畔文学报》终于面世了。报纸顺利地在全校发行,受到了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们的好评。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我校的教学环境,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我们每学期出版三到四期文学报。现在,小报已经出版发行三十多期。为了让发表的好文章更广泛地传播,学校组织语文教师精选佳作,装订成《湖畔文学》上下册,让师生和各界朋友传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了保证报纸的质量,每期出版前我都对稿件进行仔细的审阅、校改,力求不出错误,出精品。审稿时遇到疑难,我向语文组其他同志请教,有时工作繁忙,我也请语文组其他老师帮助审稿,报纸的版面设计往往要数易其稿才能定稿。
编辑工作是繁琐的、费神的。数以百千记的教师和学生来稿,需要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篇一篇仔细审阅、修改,有时还需要查阅资料,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工作。尽管如此,想到自己的光荣使命,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报纸是要给广大师生提供精品精神食粮,是用来铸造学生心灵的素材。我们的劳动换来了喜人的结果,我校学生争相阅读湖畔文学报,兴趣小组的学生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份报纸感到自豪,学生们以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湖畔文学报发表感到骄傲!时常会有老师问及自己学生的作品被录用了没有,也有一些学生亲自向编辑老师询问自己作品的情况。八年级五班的一个学生,为了在报上发表作品,三番两次地求语文老师为她修改作文,她向语文老师说:“只要能在报纸上登载自己的作品,付出多少劳动都愿意。”她的真诚深深打动了老师,这位老师对那位学生进行了细心的指导,花功夫修改了学生的作品,那位同学也终于如愿以偿。为了扩大阅读面,有些班的语文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诸如在教室后壁张贴报纸,让学生按一定顺序限时阅读等等。
为了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写作,对于学生来稿,我们慎重以待,尽我们的能力修改、润色,能发表的尽量发表。这样做的结果使绝大部分的投稿者的写作热情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开发。
报纸还成为师生们议论的热点。许多时间和场合都可听到师生们在谈论报纸的有关情况,有表扬也有批评。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因势利导,在报纸上开辟了《读者心声》栏目,在报纸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个栏目主要用来登载读者来信、读者言论,目的就是广开言路,察纳雅言,消除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改进编辑工作,提高报纸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学生。
现在,我校师生中间掀起了一股读报读书热,读书写作蔚然成风。许多同学还在网上开了博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和网友交流心得体会。各班兴趣小组的成员成了班里的写作尖子和带头人,他们影响和带动了班里一批语文爱好者。
报纸也一度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亮点,有的领导在一些重要场合提及湖畔文学报,夸奖报纸办得好,报纸上的文章质量高。开始,领导还对我们编辑小组不放心,期期都要审阅,出了几期之后,领导则鼓励编辑放手去办,不必拘泥于小节。有了领导的理解和关心,我们办湖畔文学报的信心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办报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报纸对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多次考试中,语文成绩明显好于以往。几年来,我们借助报纸这块阵地,培养了一批写作能手,在同学们中间播下了爱好文学的种子,相信这些种子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