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之我见

/ 1

历史教学中探究性问题设计之我见

姜道令(山东即墨普东中学山东即墨262200)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历史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我们不妨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来达到这一目的。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它强调从“疑”入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于“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完成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整合,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探究动力。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层层深入地提出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现象、事件、人物,以实现知识从“认同到重组,从接受到探究”的飞跃。

1.把握教材,桥设问题问题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同时理请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北宋政治》一节课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北宋初的统治者采取那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2)宋太祖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步导致了什么不良后果?(4)北宋政府采取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内容拓展,探究机智设计探究性问题,最好选取新材料,设计新情境,使学生能够启动新思维。例如,我们根据以下材料来设计问题:唐朝时,某地有一书生,饱读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的八股文章。一日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并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稻米饭,临走时送他一袋玉米饼做干粮。后来,书生考中进士后,为答谢老翁,送他“交子”20贯、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具一套,还介绍老翁的儿子到当地的“机房”里做工,并许诺带老翁一家到京城的“瓦子”里去看戏剧《窦娥冤》。问题:请根据上述提供的材料,找出与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有那些?这道题所提供的材料就属于拓展性材料,但这些材料是以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宋朝、元朝和明朝经济、文化的特点为依托的,在这种情景中,学生可以通过充分理解分析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作出探究判断和推理,从而列举出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

3.依托课本,开拓新视野充分依托课本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新的视角去探究旧材料中蕴涵的新因素,同样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探究效果。例如初中第二册引用的一则材料:“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此城是指哪里?(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城的情况;(3)元朝时从南方运往此城的货物主要靠什么方式运输?(4)说说元朝的漕运和海运情况。通过对这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分析、理解,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元朝大都市繁荣的表现。形成一个层层深化的认识过程。

4.运用对比,获得新认知。探究性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学有创新探究性问题,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论;学生的探究精神源于教师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营造适宜的氛围,使学生在问题面前大胆质疑。这样,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培养,才能为以后高层次的科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