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吴红梅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对照研究。方法:159例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分为精神科常规护理79例为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应用80例为研究组。159例患者均采用自制的患者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来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期为2个月。结果:研究组患者自卑感、无用感、孤独感等项目出现率更低;而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自知力恢复、配合治疗、主动服药、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等项目出现率更高,对照观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护理4周和8周后研究组BPRS评分较护理前有更显著降低(P<0.05或P<0.01);IPROS评分显示:在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总评分等方面研究组评分更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对于他们的疾病康复,顺利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病患者;对照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1]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它促进了护理实践的革新,是健康宣教的有效工具,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整体化、人性化、治疗护理关注全程化的目标。本文就精神科病房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男病室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59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称对照组)79例;年龄17---67岁,平均38.22+7.31岁;临床护理路径组(称研究组)80例,年龄16—67岁,平均37.71+7.15岁,观察期为12周,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病种,服药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在接受常规医嘱用药情况下,对照组为精神科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加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服务(观察期为2个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服务方法如下:
1.2.1.入院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病人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有的病人因牵挂家人及工作而焦虑;有的病人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治疗,表现不合作。护士针对病人心理状态,与患者接触时态度和蔼,尊重和爱护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对安静合作的病人主动热情地介绍病房环境、病友、作息制度和会客制度,安排床位、餐位等。对不合作的病人,要掌握其病情特点,摸索适当的接触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1.2.2.针对精神疾病专科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
1.2.2.1.对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病人,要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观察了解病人冲动的有关因素,尽早予以干预。不要避开或疏忽病人,向病人讲解及教会其控制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病人了解自己攻击行为的后果,并承诺让其以其它方式表达愤怒,来替代冲动攻击行为;对有幻觉、妄想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设法了解其心理感受,接受其情绪发泄,而不要与其争论妄想的具体内容,可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借此接近病人,消除病人的戒备心理,然后对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内容提出质疑,让病人考虑,如此一点一滴地动摇病人的病态观念;对情绪低落、缄默不语的病人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可静静地陪伴病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对有自杀观念的病人应持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引导其表达出内心痛苦的体验,帮助病人确认压力源、减少焦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病人缓解危机的方法及如何寻求帮助。
1.2.2.2.护理人员注意了解病人对治疗的态度,如有无恐惧心理或拒服药、藏药行为,并告知病人治疗计划及讲解各种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目的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树立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主动服药的积极性,从而积极配合及遵从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1.2.2.3.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护理路径::生活技能康复训练:由1位主管护师负责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将病人分组,设立组长,开展渐进式生活技能康复训练,各组竞赛,内容如下:①洗脸、洗脚、刷牙,每日2次;剪指(趾)甲,每周一次;洗澡,每周2次;洗刷碗筷,每日3次;主动服药,每日2次;整理床单,衣装整齐,每日2次。②社交技能训练。首先鼓励病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帮助病人恢复兴趣与爱好,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同时发挥家庭成员的作用,为病人提供社交环境,给病人以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③职业技能训练。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确认病人的个体能力、技巧和兴趣、针对其个体需要给予训练和指导;在病情许可时接病人假出院,使之进入家庭或走向工作岗位,进一步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意外的发生。
1.2.2.4.工娱疗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①集体健康教育(每周2次,每次60mim)讲授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坚持服药和参加心理,行为康复治疗的意义,帮助患者分析自身疾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和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配合治疗的方案等等。②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及时解决其心理上问题,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③通过义务心理咨询、座谈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精神卫生常识、防病治病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精神健康保健等。④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如打牌、下棋、看书、读报、看电视、听音乐等,以提高对生活的兴趣;⑤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每周一次召开工休座谈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需求,针对患者的各类问题组织讨论和解答。同时,根据患者在病室内参加活动和配合治疗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表扬——口头,黑板报,发红心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食品,糖果,香烟,牙膏,牙刷,茶杯,毛巾,香皂等,亦可用红星兑换物质;鼓励获奖患者再接再厉,同时也肯定未获奖患者的进步,争取下次获奖。⑥动员亲属或单位同事与病人交流沟通,以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从而减少病人的负性情绪。
1.2.3.恢复期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经过一个疗程的正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进入康复期,此期患者面临回归社会前的角色适应,也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此期的心理疏导也相当重要。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做具体指导,使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1.3测评工具:
1.3.1.自行制订的针对两组患者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对两组患者住院后的自卑感、无用感、孤独感、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自知力恢复、配合治疗、主动服药、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等项目的自我感觉进行对照观察。
1.3.2.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该量表常用的为18项版本,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总分为18-126分,总分越高病情越重,一般研究入组标准为>35分。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2、4、8周末进行BPRS量表评分,根据BPRS量表评分的减分率评定临床效果来进行对照观察。
1.3.3.选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3]来评定患者生活技能,社会适应和行为能力的康复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数据结果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表2中可见研究组患者自卑感、无用感、孤独感等项目出现率更低;而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自知力恢复、配合治疗、主动服药、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等项目出现率更高,对照观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住院后8周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
两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无*号表示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责任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护理工作步骤清晰,避免了盲目性、随机性,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责任护士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了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护士不再单纯帮助患者去做,而是通过自己耐心、细致、专业性的讲解,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动性,使其了解疾病的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护士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我们对新入院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可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防止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促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和谐。本文资料显示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在被尊重感、被爱护感、安全感、口腔卫生良好、皮肤保洁良好、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配合治疗、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对护理满意度等项目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患者明显增多,对照观察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8周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比较与护理前相比较,两组BPRS得分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在护理第4周和第8周评分出现显著差异(P<0.01)。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护理;且能改善药物对精神病患者急性期治疗后社会功能、自知力的恢复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延缓精神衰退的效果。
本文结果也显示,住院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生活能力康复效果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在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总分等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组评分更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国内报道观点一致[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缓解其精神衰退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总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它是对精神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效果的补充。通过各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精神病人因患病丧失的社会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精神残疾程度降到最低,留存的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病人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生活能力方面有大力提高。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改变了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缩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复发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虹.临床路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3-267.
[3]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0—307。
[4]李萍,邓美华,戴美珠,等.临床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4):380
[5]娄涛,赵晶媛,宋景贵.临床路径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91
作者简介;:陈跃,女,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男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0年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经验,曾有论文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和在国家级护理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