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茹1李必龙1钱振2
1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铜陵244000;2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室24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6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总结及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趋势、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临床诊断的主动脉夹层病例26例,分析归纳其发病特点。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5例;DeBakeyⅠ型11例,DeBakeyⅢ型14例;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92.3%);有高血压为基础16例(61.5%);急性期死亡2例均为DeBakeyⅠ型伴休克。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及CTA诊断准确率高,DeBakeyⅠ型伴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080-02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形成撕裂,使病变的中层暴露于管腔内血液的驱动力(或脉压)中。血液进入病变的主动脉中层后,沿血管长轴方向分离动脉中膜,由此产生主动脉夹层[1]。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率低,但发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首次确诊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汇总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首次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4.2:1.0,年龄34~79(57.16±14.2)岁,中位年龄55岁。
二、诊断依据本组患者均符合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2]:在病史、症状、体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心脏彩超、胸部X线、CTA、MRI诊断AD。
结果
一、一般资料
1、主动脉夹层发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下:其中2007年共2例,占当年出院病人数0.094‰;2008年共6例,占0.251‰;2009年共5例,占0.188‰;2010年共5例,占0.168‰;2011年共7例,占0.442‰。
2、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5例,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高达4.2:1.0。男性平均年龄为(57.29±18.11)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1.60±10.12)岁。其中男性34~79岁之间各年龄段均好发,以40~75岁为好发年龄段,而女性好发年龄集中在51~70岁年龄段。按照DeBakey分型,其中DeBakeyⅠ型11(42.3%);DeBakeyⅡ型1(3.8%)DeBakeyⅢ型11(53.9%)。
3、基础病因其中高血压做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占总患者人数的61.5%,冠心病占患者总数的30.9%,糖尿病占患者总数42.4%。(表1)
表1AD患者基础疾病所占百分比(%)
4、临床表现26例AD患者中,92.3%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的77.8%为DeBakeyⅠ型,以腰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均提示为DeBakeyⅢ型。(表2)
表2AD患者临床表现与Debekery分型的关系
二、影像学检查
22例行X线胸片检查,14例(63.7%)见纵隔增宽、主动脉钙化迂曲等征象,8例未发现明显异常。20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40%)可见主动脉根部内径明显增宽、明显的真假腔及撕裂的内膜,12例不能确定AD诊断。2例行CTA检查均准确显示假腔范围及累及血管清楚可示。23例行MRI检查,均诊断主动脉夹层,部分可明确破口位置。(表3)
表3AD患者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阳性率(%)
三、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给予严密心电血压监护,并以静脉及口服药物联合应用,控制患者的血压、心率,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病情相对稳定后,部分患者(19例)转上级医院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介入治疗,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5例控制血压、心率后出院回家,长期口服药物,2例在急性期即死亡。
四、延误诊断
本组患者中延误诊断的5例(19.2%),延误时间3~7天不等,涉及心内科、消化科、普外科、肾内科、及神经内科。其中3例为排除其他诊断时偶然发现。另外,仍不排除本院接诊的病人中有突然死亡或长期无相关症状而漏诊的病例。
讨论
AD是目前临床上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根据近几年的多文献报道[3]及本组资料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在大幅度提升,主要考虑与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医务人员对此病诊断意识加强,检查手段的逐步先进相关。
本组资料显示AD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高达4.2:1.0,男性好发年龄40~75岁,女性好发年龄段51~70岁,与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相符[2]。此年龄段女性好发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并可抵抗、降解和排泄胆固醇,从而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此外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其吸烟率高、工作压力及社会压力较女性大有关,促使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从而增加了男性发生AD的比例。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发因素,临床需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从而减少AD的发生。
由于AD受累血管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组数据显示92.3%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胸背部痛指向DeBakeyⅠ型,腰腹痛多指向DeBakeyⅢ型,与受累血管位置相符合。这提示临床医生对于胸背痛、腰腹痛的患者要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特别是常规疾病不能解释的疼痛,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对于AD诊断方法,目前以CTA和MRI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其中MRI可以准确显示受累血管、破口位置及假腔范围,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检查时间长、医务人员不能靠近,故对于急诊危重病人不作为首选,另外有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禁用。急诊危重病人首选CTA,因其快速、便于医护人员监护,但其在真假腔的判断上准确率稍低。心脏彩超和胸部X线的异常也可提示医生给予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4]。
AD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稳定夹层,防止继续扩展和夹层破裂。内科保守治疗仍以控制血压和心率为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仍建议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5][6],以改善预后。2例急性期死亡的病人均为DeBakeyⅠ型,且症状不典型,直接以休克为首发症状入院,病情重且延误诊断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AD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量避免误诊或漏诊;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应加强男性高危人群的监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及CTA诊断准确率高,故对可疑病例皆积极排查;确诊后根据不同病情积极干预,以减少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DouglasPZ,PeterL,RobertOB,EugeneB.Braunwald’sHeartDisease.2007,1325.
[2]AnerJ,BerentR,EherB.Aorticdissection:incidence,naturalhistoryandimpactofsurgery[J].ClinBasicCardial,2000,3(3):151-154.
[3]闫芳,宋建平.主动脉夹层132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6):656-658.
[4]卿国忠,肖文莲,刘卫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超声心动图、MRA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1997-2000
[5]HaganPG,NienableCA,LsselbacherEM,etal.Theinternationalregistryofacuteaorticdissection:newinsightsintoanolddisease[J].JAMA,2000,283(7):897-903.
[6]LonnL,DelleM,FalkenbergM,etal.EndovasculartreatmentoftypeBthoracicaorticdissections[J].JCardSurg,2003,18(6):53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