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研究

杨宏志张晖方伟军

杨宏志张晖方伟军

(广州市胸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共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029-01

肺结核咯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对其的干预若不及时,极易并发呼吸性休克、感染、窒息等,进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本文主要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肺结核咯血患者运用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共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组别,每组均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年龄均值(58.46±2.35)岁;病程在1-10年之间,病程均值(4.12±1.52)年;咯血量在127-245mL之间,均值(189.63±15.42)mL;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6-81岁之间,年龄均值(58.97±1.39)岁;病程在1-11年之间,病程均值(4.71±0.86)年;咯血量在126-249mL之间,均值(189.03±13.42)mL;研究组则采用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P>0.05),有可比价值。

1.2纳入标准

本研究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均伴有不同程度咯血,研究均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均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者,无全身性疾病者,无支气管扩张或其他出血性病变者。

1.3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抗结核方案治疗,并强化治疗三月;与此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药物辅助治疗,包括: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肾上腺色腙片等,同时,给予患者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

研究组则采用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先将5FCobra导管插入到左、右两个支气管动脉中行血管造影;并探查病变区域内支气管动脉分布的情况,并选择病变侧相应的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膈动脉造影。一旦发现有动脉出血的征象以后,应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到出血血管内;对于插入困难者,可先将导管的头端进行固定,再用3FSP微导管经同轴导管技术插入到病变的血管内,在进行栓塞时,应避开脊髓动脉;栓塞的材料可选择500-700um的PVA微粒;栓塞时,应和对比剂混合为悬浮状态;并在透视下注入靶血管中,查看血流的速度,待血流减慢直至停止则为栓塞成功。

1.4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等;同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72h内患者成功止血即显效;治疗72h内患者咯血症状显著改善,且每日最大咯血量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1]。

1.5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1.03±0.14)天、住院天数(9.76±1.58)天,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3.41±0.58)天、住院天数(16.49±1.73)天,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治疗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属于结核病的一种,随着病情的进行性加重,该病极易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甚至破坏邻近肺组织结构和动脉的损伤或出血,最终并发咯血。有数据调查显示,肺结核咯血在全部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40%-50%;而肺结核咯血极易引发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最终威胁人类的健康。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肺结核咯血虽能够减少肺内的血流量、降低肺循环的压力,发挥止血的功效;但对于部分大咯血患者来说,单纯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太理想,且还易受患者基础疾病的限制。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新兴技术,此种治疗方法中应用到了PVA微粒,能够做到永久的栓塞,进而阻断血流;最终起到止血的效果[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行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茜茜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行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时,也应注意几点:①对于肺结核中量、大量咯血者,在行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时应进行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的插管造影;特别是有胸膜增厚者,应反复探查,以便更好地发现异常出血动脉;②若发现非病变区或病变区动脉造影对比剂外溢,或发现异常网状血管伴有侧支交通,或发现异常网状肺静脉瘘时,应行完全栓塞;③在进行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的栓塞时,应明确粪便有无脊髓前动脉分支或根髓动脉,若无法避开则应放弃此种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介入治疗的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成权,李二生.反复发作肺结核咯血的再介入治疗[J].河北医药,2017,39(15):2332-2335.

[2]刘波,钟增友,肖志辉,江发良,李增友.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介入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14):70.

[3]李茜茜.介入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06):147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