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运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广东连山513200)
摘要: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结合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训练学科,要在歌剧和歌唱表演艺术框成的范围内将多方面的有利于艺术表演的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民族声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作为民族声乐演员只会唱歌而没有理论支持是不称职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民族声乐演员的专业素质是在声乐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以此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专业演唱素质。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员;素质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结合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训练学科,要在歌剧和歌唱表演艺术框成的范围内将多方面的有利于艺术表演的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歌剧的演唱风格与戏剧中的夸张造型相融合,让戏剧中的冲突与歌剧中的形体找到共通,让歌剧里的舞蹈与戏剧中的表演相互关联。从外形到演唱、从形体到表演、从声音到台词都完美的结合;把舞台的活力与歌唱的技巧进行艺术的改编与创作;让传统的戏剧与民族的音乐、戏剧中的表演与音乐中的演唱,在艺术的创新中都得到完美的融合与再现。民族声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作为民族声乐演员只会唱歌而没有理论支持是不称职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民族声乐演员的专业素质是在声乐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以此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专业演唱素质。
民族声乐演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
(1)歌唱发声机理。
唱歌是人体发生器官经过运动而得的产物。人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虽然有着共性,有高中低音和男女童声的区别之外,还有因各自的发音、语言习惯不同,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不仅如此,唱歌时每个人的心理因素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寻找出属于自己特有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声体是关键。在进行练习的时候,要在每一个发音上体现出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一个总的原则。
民族声乐演员必须经过全面、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好演唱的技巧。让共鸣的效果连贯而且洪亮,对气息的控制需要运用自如拿捏到位,对声音要有准确的理解,在歌词方法上要科学、全面的学习,这些都是关键。了解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进行二次创作的时候,才能对节奏以及音准等方面有更准确的判断力,在演唱中不但有自己的风格,还能很好的融合原作的精髓,让歌曲焕发新的魅力。
近年来,民族声乐界不光对嗓音科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声乐艺术与嗓音科学的整体融化更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人体正确发声的基础上,再建立合理的声乐训练计划,只有这样的民族声乐艺术才更具有价值感与科学性。也只有声乐艺术与嗓音科学的有机结合,才能给激发出人体乐器的最大能动性。只有对人体发声器官有了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准确合理对歌词中发声、呼吸等等进行很好的把握与发挥;相反,如果对声乐艺术与噪音科学的有机结合缺乏足够的认知与把握,那么在进行歌唱表演的时候,对发声的处理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对发声本质层面的表现就会缺乏其科学性与表演性。
(2)歌唱声学知识。
人体是一件自然而又复杂、可塑性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活性”乐器。其复杂性体现在发声的生理机制、腔体的合理转换、机能的运动状态和神经系统的控制等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歌唱这一复杂行为的判断与解析普遍停留在听觉层面,而听觉的准确性却受教师自身生理条件和教学经验的限制。在声乐领域,有效地借助声学的理论来分析测量人声现象,就可以将模糊、笼统、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精确的判断,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对民族声乐演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3)声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声乐美学中的基础,声乐现象是这个基础中的根本,学习声乐艺术中的美学特征是音乐美学的本质。声乐艺术包涵了文学中的语言美、舞蹈中的动作美,以及演唱中的歌声美,这些都构成了声乐美学的基本框架,有着其独特的美学鉴赏与创作力。声乐艺术作为声乐美学的本质与核心,它揭示了歌唱中对美的旋律的追求。歌唱艺术美的本质体现在其特有的艺术品味,这是一种以音乐形式出现的具有独特审美品位的艺术的升华。这种美的品味是从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是升华美丽的意识与手段。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意识来决定的,它包涵了审美意识的多个形态领域,如审美的感知与感受、审美的情趣与观念、审美的能力与审美的理念。歌唱艺术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了艺术的创作与审美的心理,对美的声音的一种感知。每个人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的偏差,最终形成了审美取向的复杂多样,这种多样性还取决于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因素,让审美不但具有个人特征,而且还融合了时代对美的需求。由于个人所具有的审美不同,也就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但这并不影响审美趣味自身所具有的客观审美标准。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大众的审美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地理、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审美意识会在相对的时期内形成一种稳定性状态,这就形成了大众化的审美情趣。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不仅仅只体现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时代的整体审美趣味。审美趣味的确定,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中的发声策略,也能够明显的显示出演员发声概念领悟能力,声音概念所指的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声音的标准,它是一种具体物象,需要通过音响形态所感知。对声音概念的领悟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审美听觉。反过来,人的审美听觉对声音概念的特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声方法的确定与掌握是取得某种声音效果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4)声乐语言。
语言是人类借以传情达意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声乐语言是语音与乐音的有机融合。语音浸入乐音,乐音融入语音,达到声中有字、字中有声的融合状态。声乐语言作为音乐语言的有声音响形态,在一字一音的行腔中塑造艺术形象。“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字清腔纯”、“字领腔行”、“声情并茂”是我国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要求。声乐语言在声乐作品中以歌词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声乐艺术作品内容情感的表达是以歌词为中心来展开的,如果歌唱者对歌词语言的发音、咬字、吐字、柠腔、语调、语气、语势、风格、表情以及整体表现等不具有系统的素养,就不仅不能美化声乐语言本身,更达不到抒情达意、以情感人的艺术境界。
因此,民族声乐演员的理论水平对声乐演唱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演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而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除了要大量阅读领会古今中外声乐论著,从中汲取营养外,还必须以审视的眼光去对待理论学习,而不能良莠不分。
参考文献
[1]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
[3]许讲真.语言与歌唱[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