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市五烈镇广山中学周琴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它被高尔基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大作家都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巨匠,许多传世的作品,都是以其精湛的语言著称。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现代汉语在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原因之一大多差在语言的表达上,他们经常遇到的困难是词不达意,找不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作文的语言训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作文语言训练。
听——开启学生作文语言的钥匙
学龄前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这样几个过程: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就说明了一个人学语言必须以听为基础,只有在个体成长感知过程中反复实践语言符号,才能在大脑中加工形成,语言水平才能得到挖掘和提高,以致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中学生作文语言同样需要经过这些环节。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篇佳作中品味作文语言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赏析名篇佳作中的典范语言,做到品其味,悟其境,从而运用于实践。对语句比较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声情并茂地范读,同时也让学生不厌其烦默读、朗读、咀嚼,并引导他们细细地品味其情韵意趣。这样学生就会在优美的语言之中受熏陶,潜移默化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因为有美的语言示范,学生在作文时,就会自觉地雕琢自己的语言,使之精美。
2.堂上学习作文语言
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除了在生活中积累、名作中品味,更多的离不开课堂上的感受,学生在学校里听得最多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教师的语言,教师讲课时语言要绘声绘色,准确生动,一气呵成,给学生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感受,语调也应该尽量轻松柔和,抑扬顿挫,把一分亲切自然生动和谐的语言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模仿、感悟语言。
说——是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
口语表达是传递信息应用最广泛的交际方式。在现代信息社会,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频率高。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只靠口语表达还远远不够,要将语言表达融入学生的写作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强化“说话”训练。
课前说
语文课前5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上课前,叫1-2名学生到讲台上来”说话,内容既可以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又可以畅谈自己对收集到的警句、名言、美段的见解,也可以是对名篇的精彩情节的品析;但要体现一条“说话”训练的原则,即无论说什么,都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生动、优美。
课中说
课内45分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安排学生练习“说话”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其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讨论、答辩、复述、介绍见闻、口头作文、角色扮演等。
课后说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乃是作文训练的大课堂,比如:即兴讲话、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书评、影评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无疑是学生最广阔的说话天地。
读——奠定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
写作离不开阅读。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曾说过:“读是写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写出名传千古的佳作,与其广泛的阅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人所谓:“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正是这个道理,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翅膀,毋庸置疑,离开了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量上,要多读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9年,如果只让学生抱着那几本语文书苦读,要想培养过硬的写作本领并为将来扎下牢固厚实的写作基础,是不可能的,非得精读与博览相结合,几本语文书和汇聚了几千年中外文化结晶的课外书籍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只有重视了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去游弋,去探索,积累广博的语言知识,学习写作的技能,拓展生活、心灵的空间,驰骋联想、想象的骏马,才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文思泉涌,下笔成章。另外有计划的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1-2篇自读课本中的课文,要求学生利用假日阅读中外名著,让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语言营养,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模仿、学习、创新。
质量上,要读通
一篇好文章,要真正领悟其意蕴,必须反反复复的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读,不能走马观花似的泛泛的读,而要揣摩文章的语言,学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吸收文章优美生动的词汇,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时必须做读书笔记,或摘抄阅读文章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或模仿文中的语言写生活的片段,或发表对文章语言的见解和评价,或谈阅读后的感想和感悟。每周把学生的读书笔记收上来,在检查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篇,予以表扬和奖励,评选的标准侧重于语言准确、生动、规范、优美。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训练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雕琢语言的好习惯。
写——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关键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要写好文章,无它术,惟有读书而多为之”。写得多了,自然就驾轻就熟,水到渠成。要写好文章,惟有勤动笔,多练习,才能会写,只有多写,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准确转化成生动、形象的书面语言。因此除了作文课外,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坚持每周写3-4篇日记,其目的重在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可使语言精彩纷呈,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灵活的运用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包孕丰富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的认识。在作文中采用一些妇孺皆知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巧妙的运用动词、形容词
叙事的作文,一定要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必须通过好的动词、形容词来准确表现。精心选用动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使文章的描述更准确、贴切,而且更生动、形象。
有机的运用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简洁精辟。学生如能在每篇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不仅可以使文章的意蕴丰富,而且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不断的运用各种句式
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地选择句式,做到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流畅,表达效果得以加强。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运用语言提出“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这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坚持语言规范化,反对生造杜撰语言。在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努力追求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养成不滥用词语哗众取宠的好习惯。每用一词,都应反复斟酌、用心推敲,力求做到不用则已,用则求准、求好、求美。
作文确实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需要由内而外的熏陶。让我们从语言入手,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强化训练,努力的坚持下去,收获的将是感悟生活的思想,表达生活的能力。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