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荣宗钱如莲武明波陈品树周利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云南红河65239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唑吡坦在治疗失眠症时对多导睡眠图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弥勒市中医医院在2015年8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对于失眠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持续3晚的多导睡眠图描记,在第三晚给予患者服用唑吡坦,剂量为10mg,记录30例患者在用药之后的多导睡眠图改变情况,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为期1夜适应以及1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和基线睡眠对比,患者在服用唑吡坦之后的睡眠效果显著提升,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觉醒时间显著降低,S1降低,S2提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给予口服唑吡坦,对其夜间多导睡眠图存在影响。
【关键词】多导睡眠图;失眠症;唑吡坦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13-02
最近几年以来,唑吡坦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已经成为失眠门诊以及精神科常见药物,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唑吡坦的镇静效果显著,同时存在轻微抗惊厥、抗焦虑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多导睡眠图属于研究新型精神药物以及其他方式治疗效果的常用工具,也属于探讨药物作用机理的重要手段,现已作为研究睡眠的金标准手段之一[1]。国外相对研究非苯二氮类催眠药物的多导睡眠图报道比较少,结果存在差异,国内相似研究仅局限于临床观察资料,缺少客观数据证实,本文选取弥勒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标准中对于失眠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持续3晚的多导睡眠图描记,在第三晚给予患者服用唑吡坦,剂量为10mg,记录30例患者在用药之后的多导睡眠图改变情况,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为期1夜适应以及1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测,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弥勒市中医医院在2015年8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对于失眠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30例患者入选标准:全部通过2名以上高年资医生确诊;患者3周之内没有使用过催眠药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大于等于14分;患者受教育年限大于等于9年;30例患者全部知情并且同意,可以配合随访;30例患者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孕期以及哺乳期;精神疾病;其它睡眠疾患;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区间在22岁到60岁之间,平均为37.4±8.5岁,病程时间在0.2到7年之间,平均为2.4±0.2年,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在14分到25分之间,平均为17.4±3.8分;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5.2±8.8岁,对照组30例患者身心健康,无酒精以及药物滥用史,无失眠症状以及精神病家族史;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对比。
1.2方法
多导睡眠图监测:采取北京怡和嘉业26导睡眠监测仪,使用电极直径1cm盘状镀银电极,其中两个导联属于眼电图,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左眼外眦向下向外1cm位置,将参考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右耳垂,一个导联属于张力性肌电图,将其放置在患者下颌中线旁1.5cm位置,另外一个导联属于脑电图,将信号输入到多导生理记录仪中放大和描记,将时间常数设置为0.3秒,保持高频滤波属于30赫兹,保持定标电压属于50微伏,电极全部使用自配粘胶进行固定。指导受试者单独睡一房间,将仪器和记录置于另外一房间,保持受试者所在室内温度处于18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受试者自行安排睡眠时间以及起床时间,30例患者组持续记录三晚多导睡眠图,第一晚主要用来适应环境,第二晚利用脑电记录对睡眠异常患者进行筛查,第三晚给予患者口服唑吡坦,剂量为10mg之后记录睡眠脑电活动,患者口服药物时间在睡前1小时,记录其给药开始到第二天清晨6点半结束;对照组30例需要在实验室睡眠2晚,第一晚主要适应环境,第二晚开始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19.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取t检验,将所得P值用来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和服药前基线睡眠对比,患者组服用唑吡坦之后的睡眠效果显著提升,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觉醒时间显著降低,S1降低,S2提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值见下表。
3.讨论
临床中使用苯二氮类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因为此类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比较慢,作用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次日醒后一般存在残留效应,对其白天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容易成瘾并且产生耐受,严重者会导致近期记忆损害,所以最近几年以来非苯二氮类催眠药物的使用不断提升[2]。唑吡坦属于非苯二氮类的一种,是一类高效催眠药物,现在失眠症门诊中获得了广泛使用,其作用时间比较短,白天残留效应小,患者出现药物滥用、耐受以及药物依赖的风险降低,但是对于此药的详细作用机制依旧不完全了解,需要进一步研究[3]。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发现,和服药前基线睡眠对比,患者组服用唑吡坦之后的睡眠效果显著提升,患者觉醒时间显著降低,S1降低,S2提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由此可见,唑吡坦可以有效减少失眠症患者睡眠潜伏期,降低夜间醒觉次数,提高总睡眠时间,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永涛,覃军,高旭滨,陈国柱,郑程荣,杨杰,黄岚.唑吡坦改善高原睡眠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5,10(05):226-227.
[2]张庆玉,王训强,季蕴辛,阮列敏.唑吡坦引起幻视1例[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2(01):70.
[3]龚守会,罗韵文,黄本友,欧阳静萍.唑吡坦治疗失眠症服药方法及临床疗效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15,4(07):1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