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既有的传播秩序与格局,以往的传播学理论已明显不适用于研究新的传播现象。现在研究某一网络传播现象的论文,常见的对理论基础的交代是:本研究以“使用-满足理论”为理论基础。其实这个“理论”仅是不同时期的一些报纸、电视传播效果的量化分析报告,后来有学者就此出来说了几句受众对大众传媒会有所要求和制约的话,够不上“理论”,也无法解释非线性、圈层、超链接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近期新闻传播学界展开了诸多关于学科发展与重建的探讨。从现在的形势看,从修补的角度谈传播学的发展,恐怕是没有出路的。因为传播学的架构仅是大众传播的产物,随着互联网对观念的重构、对消息传递的重构、对内容生产的重构、对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构,以及新一代人对互联网用途的重构,“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想象不到的形态,原有的传播学理论已经无法说明新的传播现象。传播学只有与其他学科结盟、开展跨学科研究,才能勉强解释各种互联网传播现象。那么,传播学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与重建?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论传播学的危机
(一)传播学概念继报刊之后,广播、电视的诞生和普及,实现了传播手段和
传播对象的社会性结合。大众传播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系统,并由此改变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和方式,甚至影响了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创新模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战使大众传播的作用得以凸显,这一领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播学应运而生。
(二)传播学现有的危机从目前情形看,传播学走出目前危机状态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更多地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来说明各种新传播现象,通过更多的对互联网传播形态的研究,形成新的适应新传播环境的理论假设。而在这种情形下,传播学不大可能再作为独立的学科创新理论假设,而需要与相邻学科合作,甚至融合,才可能取得较为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跨学科研究,才能建构起适应各种互联网传播形态的理论假设和模式公理;二是传播学中应引入更多的方法研究,才可能处理互联网传播的各种数据。例如各种大数据新闻的得出,需要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来处理、鉴别大数据,为此,传播学研究者也必须拥有高等数学知识。对网络数据的统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从样本推论整体的可靠研究方法,而创新互联网条件下的科学方法论,需要传播学与统计学的结盟才有可能。
(三)对传播学困境的反思研究核心及相应的核心理论缺席导致理论体系建构不足,传播学遭遇独立学科认同危机,当前传播学研究中经验主义、批判主义和技术主义三派分立,不仅三种范式均未形成明确的理论研究核心,各范式之间同样缺乏向心性,理论欠缺体系性。同时,人的匮乏也导致传播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认同危机,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传播学的定位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这意味着它从本质上来说应是人类自我认识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任何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研究母体都是人,每一门独立学科的个性就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性的某一特定的维度。一门真正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是自觉而充分地意识到它是人类是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反观传播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人的研究的自觉程度、特殊性与丰富性上仍有很大的钱欠缺,并没有从自己的特殊视角对人作出系统地阐释和建构,这意味着传播学还只是一个偏狭的浅层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走向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二、论传播学的出路
(一)构建传播学“人即信息”的方向在理论构建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前传播学缺乏一个清晰的研究核心以及相应的核心理论来整合建构理论大厦;在方法论建设上,传播学缺乏一个具有内在包容性的理论平台来承担方法论的整合,而这一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具有统摄整合作用的研究核心以及相应核心理论的缺乏。这种缺失实际上也就提示了建构传播学、使其获得新生的方向:以人为研究核心,发展出相应的核心理论整合建构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只有明确以人本身为研究核心建构人类在传播领域中自我认识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传播学才有望化解当前所面临的理论与方法的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成熟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
(二)新生的希望以人的信息属性为研究核心以及相应的人性界说作为核心理论得确立,将有助于传播学从理论和方法上走出困境,重获新生。总之,是要在具体的信息传播语境中实现人性的洞察。
三、总结
通过分析传播学现有的局势,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两年来,对传播学发展问题进行反思的人群在日渐扩大,已经从个别的、起初被视为不和谐的“刺耳之声”到一些学者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再到理论刊物对于学术争鸣的尺度和态度日渐宽容,进而成为积极地推动者,这些都昭示着一种学术的自省与自觉。对于知识分子和现代传媒独立性的吁求以至于实践,更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进步。在学术中,反思与批判,不尽然全是宏大命题,日常的交流与对话都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交流与对话才是学术的基础。它们是以观点、理论、示范等方式代表知识产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梅琼林.走向传播哲学———提供一个传播学的学科反思视角[J].人文杂志,2005,(2):143,142.
[2](英)麦奎尔,(瑞典)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
[3]徐福基.政治传播学·序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1.